(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①提升环境绩效;②履行合规义务;③实现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改进环境管理。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且全部得以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
【解读】
这一章变化不大。新标准增加了风险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要求针对环境因素,识别环境目标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风险管理贯穿新标准整个内容。
(二)引用标准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注:只摘录新增加的术语,条款号沿用国标代号)
3.2.10 风险 risk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指对预期的偏离——正面的或负面的。
注2:不确定性是对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的状态。
注3 :风险通常被描述为潜在“事件”(见GB/T23694 中的4.5.1.3 )与“后果”(见GB/T23694中的4.6.1.3 ),或两者的结合。
注 4 :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见GB/T23694 中的4.6.1.1 )的组合来表示。
3.2.11 风险和机遇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潜在的有害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3.3.1 能力 competence
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本领。
3.3.2 文件化信息 documented
information
组织(3.1.4)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以及承载信息的载体。
注1:文件化信息可能以任何形式和承载载体存在,并可能来自任何来源。
注2: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环境管理体系(3.1.2),包括相关过程(3.3.5 ); 为组织运行而创建的信息 (可能被称为文件);
实现结果的证据 (可能被称为记录)。
3.3.3 生命周期 life cycle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注: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3.3.4 外包 outsource
安排外部组织(3.1.4 )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3.3.5 )。
注:尽管外包的职能或过程在管理体系 (3.1.1
)范围之内,但外部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
3.4.6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实现策划的活动并取得策划的结果的程度。
3.4.7 参数 indicator
对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可度量的表述。
(来源:ISO 14031 中的3.15)
3.4.8 监视 monitoring
确定体系、过程(3.3.5 )或活动的状态
注:为了确定状态,可能需要实施检查、监督或认真地观察。
3.4.9 测量 measurement
确定数值的过程(3.3.5 )。
3.4.10 绩效 performance
可度量的结果。
注1:绩效可能与定量或定性的发现有关。
注2:绩效可能与活动、过程(3.3.5 )、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3.1.4 )的管理有关。
3.4.11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与环境因素(3.2.2 )的管理有关的绩效(3.4.10 )。
注1:对于一个环境管理体系(3.1.2),可能依据组织 (3.1.4 )的环境方针(3.1.3 )、环境目标(3.2.6 )或其他准则,运用参数(3.4.7 )来测量结果。
3.4.12.合规义务 compliance
obligations (首选的术语)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legal
requirements and other requirements(被承认的术语)组织(3.1.4)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3.2.8 ),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注1:合规义务是与环境管理体系(3.1.2 )相关的。
注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议。
【解读】
增加了一些新名称,如过程管理、风险、生命周期管理等。
(四)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受组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1)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2)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
(3)这些需求和期望成为合规性责任。
【解读】
1.这两个条款是新增加的要求,在老标准中是没有的。
2.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先要进行诊断,了解客户、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周边社区对环境的要求及组织的环境现状。了解清楚后再进行环境体系的策划,需要编写哪些文件,哪些地方需要整改,哪些环境因素需要监测等。这里要形成环境诊断报告,具体如表4-1所示。

总结评价:
ISO 14001体系推行,旨在“控制污染”及“有效利用资源”,具体的管制方向包括空气、水、废弃物、有毒物质、噪音、直接人员安全与资源有效利用七大方向。除上述问题点敦请贵公司应重点加强改善外,其余不符合(如环境管理系统文件等)皆能在敝司辅导推行中建立、维持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贵公司所选择的国际权威合法机构之认证。
除整改工程及顾问辅导费用外,贵公司通过ISO 14001认证尚有以下费用(仅供参考,具体费用依相关机构报价为准)环境监测费用约1500元~2000元。
备注:(1)请调阅贵司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以为公司进行工程整改及环境检测之依据。
(2)搜集贵司之下水道管路图、消防管路图及各车间之平面图。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以建立其范围。
当确定这个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1)(2015版)4.1中所提的外部和内部事宜。
(2)(2015版)4.2中所指的合规性责任。
(3)组织单元、职能及物理边界。
(4)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5)权限和其实施控制及影响的能力。
一旦界定出范围,在该EMS范围之内的具有重要环境影响活动、产品和服务应包含在此EMS范围内。这个范围应以文件形式予以维持,并为相关方所获取。
【理解】
1.这些条款与2004版4.1条款要求一样,要明确环境体系的范围与边界。
2.例如,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五冲冲压制品的生产,销售相关活动及管理活动;地点:东莞市樟木头镇××村××工业区××路××号,包括食堂与宿舍。
3.体系范围要文件化。
4.要提供的证据:在纲领性文件中明确认证的范围。
5.易失控点:认证范围不明确,没有说明具体地点,如什么路、多少号,只有生产活动没说明还有相关服务与管理活动,如送货、装修、清洁等。
4.4 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 和4.2 获得的知识。
【理解】
这一条款对应2004版4.1条款,没有强制要求文件化。
(五)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1)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2)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3)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4)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5)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6)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7)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8)促进持续改进。
(9)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理解】
1.新增条款,2004版本没有。
2.这个条款描述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一致,是观念性的东西,强调领导作用。没有领导的理解、支持、角色的认知,资源提供,环境管理是做不好的。
5.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
(1)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2)为制订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3)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4)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5)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①保持文件化信息;②在组织内得到沟通;③可为相关方获取。
【理解】
1.与2004版本4.2环境方针意思一样。
2.新标准要求形成文件,老标准没这个要求。
3.环境方针要体现组织与产品特点、污染预防、可持续发展承诺。
4.环境方针要为公众所获取,组织内部要进行交流,交流到会影响到本组织环境活动相关人员,如快递公司人员、供应商送货人员、承包商装修施工人员等。
|
(1)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2)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
(3)这些需求和期望成为合规性责任。
【解读】
1.这两个条款是新增加的要求,在老标准中是没有的。
2.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先要进行诊断,了解客户、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周边社区对环境的要求及组织的环境现状。了解清楚后再进行环境体系的策划,需要编写哪些文件,哪些地方需要整改,哪些环境因素需要监测等。这里要形成环境诊断报告,具体如表4-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