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应对
1.进口的太贵,不值得。
2.国产的比进口的更好。
3.国际大品牌都在中国设厂。
问题诊断
国际大品牌在中国设厂,这些年已经屡见不鲜。国外品牌就一定在国外生产吗?这个不成立。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就一定比进口的差吗?这个也不成立。我们要做一些大声呼吁,中国制造现在已经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消费者完全可以信赖。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些消费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在汽配行业这种情况尤盛,一个产品如果国外生产价格就会高很多,当然这其中有关税等原因。站在外资销售员角度,该怎样应答?
“进口太贵,不值得。”此话听起来很贴心,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可是如果消费者非常想买外国产的呢?你该怎么办。从品牌建设角度看,这句话对整个品牌形象是损害的,同时从销售心理上来说,这种说法有点谄媚,是以牺牲品牌整体形象为代价换来的所谓消费者信赖,不提倡。
“国产的比进口更好。,到底国产与进口产品哪个更好我们暂且不论,这里我们说的是同一个品牌,从消费者接受难易程度来说,接下来会耗费很多口舌进行解释,但即便这样,消费者也不一定完全相信,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不讨巧的讲法。
“国际大品牌都在中国设厂。”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可是销售员仅说了前半句,应该加上后半句“虽然是中国产的,但我们是全球公司,实行国际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更何况现在中国制造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销售策略
大品牌在中国设厂,在国内销售,这已经非常普遍。几乎各行各业都存在,部分消费者的固有印象很深,我们需要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在国际品牌内基本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些竞争对手还会恶意攻击“什么国际品牌?就是中国货。设备、原料、工人都是中国的,怎么算是国际品牌!”当然这里有恶意攻击成分,这种思想会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定。
1.市场分析原则
对于销售员来说,当顾客提出这样的疑问时恰恰是我们销售契机的开始。要知道客户在品牌上已经认可了我们,因为他强调我们是大品牌,但是现在纠结的问题是产地。产地有时确实影响销售,比如产地中国、美国及越南的耐克鞋子,在价格上都会有很大差别。有次我们一行人在东京出差,同行者中有个人买了个Tiger品牌杯子,使用数天,一直赞不绝口:“日本人的产品就是好,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杯子在国内也有卖,手感等方面都不好。”其中一好事小伙倒放杯子,杯子底部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当时大家哗然。其实,真正的跨国公司产品基本质量把控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消费者还没有改变的使用习惯。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商家就肩负起顾客的教育培训工作了。
2.品牌战略原则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跨国公司不仅是生产厂家在国内,更有研发中心、公司总部都落户中国。这也是我们的销售机会。俗语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其实大家都有一个民族自豪感,我自己可以数落自己的国家,但别人不行。所以消费者还是蛮喜欢听到赞美中国的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家。那就投其所好,赢得信赖。
3.说明进口产品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有时国外进口产品在时间上等待较长,可以跟顾客解释清楚,客户来不及等待,这样做可以促成快速成交。
语言模板
销售1: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不过现在很多企业在中国设厂。大到宝马、奔驰等汽车大件,小到可乐饮料,几乎所有大型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厂。目前中国制造已经不是“差”的代名词,很多商品甚至是“优秀”的代表。就拿我们的产品来说,这是我们国产产品,那个是进口产品,您看二者区别在哪?(好像看不出来)。这就是了,在质量把控上完全一样。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消费者不必思考产品在哪里生产,只需要关心品牌及产品本身的品质(继续讲解产品)。
销售2:不瞒您说,您这款产品是在我们国家生产的,我们公司非常看重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我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销量最大,同时也是产品的全球研发中心,连我们的公司总部也搬到了上海。我们在其他国家销售的产品80%以上来自中国,您看我们多么看重中国。(客户微笑点头,销售员继续讲解)。
销售3:完全理解您的心情,进口产品跟我们国产品质绝对一样。因为我们都有着统一的质量管控体系。如果您比较喜欢进口配件,我可以帮您订货。不过因为是订货,可能时间比较久些,估计至少要等3个月,还需要先支付一部分定金。你看?(3个月?太久了。您确保国内产品质量一样?)绝对一样。(那我可以试试国产的)。放心吧,您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俞老师总结
把品质和品牌画等号,消费者买的是品牌,而不是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