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寻找大众认知范围的几个方法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了解到古人用古文表达什么。而这种不断研究探寻的过程,留下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注解。比我们更早的今人想要了解先贤的智慧也需要不断的参透,通过旁征博引去“参透、了悟”先贤的思想。甚至在有一段时间内【红学】盛行,学者研究《红楼梦》的时候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的成长和文化沉淀,所学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人的认知也并不相同。

好文案,就是要找认知,找 —— “大众认知”。

苹果是大众认知。从小时候开始就知道苹果是一种大众水果(日常生活常识的输入);引申出上过学读过书的人都知道牛顿被苹果砸到头的故事(书本知识的普及);对于《圣经》有了解的人能够联想到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创世纪》中的一段故事);乔布斯创造的苹果产品,和那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logo(商业创新&科技创新);红富士苹果个大鲜甜(日常生活的积累)……

大众认知的范围:家庭/地区/国家生活常识>书本知识的普及输入>商品及广告>非普及知识板块的输入(技能/专业领域知识等)……

范围由大到小,分别标志着人们的认知程度高低。比如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的认知相似度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