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企业框架方法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架构设计、架构转变、架构管控三个方面,统称企业架构管理(Enterprise Architecture Management)。架构设计即架构本身作为一种对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呈现形式所需要表达的架构原则、架构模型、架构视图等内容;架构转变是指从原有架构到新架构的迁移、优化、改造、替换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路径;架构管控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流程和方法对后续信息系统建设是否满足企业架构要求的过程控制。
企业架构管理是一个闭环的过程,IBM企业架构方法论如下所示。
1)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就是设计、呈现并建立企业架构的过程与方法,日常语境中提及的“企业架构”作为一个名词,是指架构设计的成果,即对未来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呈现形式所需要表达的架构原则、架构模型、架构视图等蓝图内容。
标准的企业级架构设计方法论首先进行企业现状分析,了解目前实施的项目与企业架构设计中演进路线密切相关,对企业的业务战略和业务能力进行了解分析;然后从业务事件流,角色地域分析等方面审视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最后从应用、数据、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未来的信息系统的全面IT框架,以及与此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架构设计的重点在于为整个企业和机构提供高层次的架构指引,通过架构设计指引及定义企业数字化建设的远景、原则、标准及一系列的管控制度等,从而达到增加系统重用性、避免企业和机构内各不同级别单位重复投资建设系统、以及由此引发的流程割裂、信息孤岛等现象,增进系统间的有效集成、实现标准化的企业或机构信息化管理、控制和建设的目标。
2)架构转变
架构转变是指从现状架构到新的目标架构的迁移、优化、改造、替换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路径,架构转变首要的目的仍然是确保新的目标架构与战略下未来的业务管理方向一致和匹配,因此,架构转变要维系住战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和转变过程的平滑性。从业务架构来看,业务管理本身的变化是需要业务架构的更新和呈现,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信息技术架构,是需要基于新的业务架构,对实际的应用系统、数据、技术平台进行调整、优化、改造与替换等工作,这就需要考虑转变过程的成本、资源,以及对业务支撑连续性的影响。
制订一个操作性强的架构转变路径与方案,需要把握几个关键,首先是对目标架构与现状架构的充分差异分析,并分析其中替代的方案,以及方案的成本收益,以确定最终的迁移内容;其次,分析设计迁移步骤,其中需要充分考虑迁移中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第三是评估和规划迁移中每个步骤的时间、技术与资源;第四,就转变与迁移的工作向企业高层汇报获取相关的理解和支持。
3)架构管控
架构管控是确保企业架构设计成果在后续的系统建设中落地的手段,通过架构管控手段,实现对信息系统/项目的约束和管理,从而将企业战略、业务发展要求,逐步细化、分解、引入到各信息系统的方案和建设中,确保公司战略在信息系统上的有效落地。
架构管控框架描述了支持企业架构设计落地所需要的团队角色、职责、管控流程、管控准则和架构绩效指标等内容。架构管控应该重点首先是在企业架构设计过程中正在进行建设的系统的架构管控问题,避免系统建设走弯路,根据企业架构元模型建立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的设计模板,规范化系统设计,并且使得在建系统的设计采用和企业架构设计相近的设计描述,有助于系统建设的团队和企业架构设计团队的沟通;其次是企业架构设计项目完毕后,如何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在项目组离开后,企业仍能够按照战略规划,企业架构设计,系统建设的路径开展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企业成立长效的架构管控组织,组织进行架构设计,不断更新架构设计成果,确保架构设计成果落地架构管控组织成员架构本项目建设,参加相关培训,在项目中锻炼、培养一批架构师队伍。
架构管控从角色职责、管控流程、管控标准各方面对企业架构进行管理。
管控角色:明确架构工作的参与人,确立参与人的工作方式和职责范围。包括Executive Sponsor ship投资人、EA决策委员会(EAC)、EA执行团队和业务部门架构支持团队等等。
管控流程:指出有哪些管控活动,明确架构决定的批准人,建立问题升级机制。包括EA有效流程、EA交付流程、EA遵从流程和EA保障流程(含例外流程)等。
管控标准:包括架构原则、实施规范、设计规范和标准等,以及标识业务价值、EA水平提升、以及EA简化和重用等指标。
从架构管控的操作角度看,主要有架构资产发布、积累,架构评审和计量等内容。其中,IAD(Initiative Architecure Definition),APD(Architecture Proposal Definition),ADD(Architecture Definition Document)等标准和过程又会对业务转型中的项目策划和解决方案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