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线上运营和传统电商运营策略如出一辙,从拉新——促销——转化及复购这条主线延展。主线一致,策略手法自然有相似之处。在运营主线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新零售的几个核心痛点再针对性地设计游戏玩法,例如新零售获客难成本高、小程序电商留存低、微信群流量沉默用户过多等等。
1.“附近的人”助力拉新
新零售和传统电商在做拉新时最大的差异点在于受众范围,传统电商不受地域限制,而新零售通常仅在前置仓的1~3公里范围内,因此需要在部分范围内获客,除了一大部分的线下定点获客外,线上同样可以设计一些玩法来助力拉新。如图6-5所示。
图6-5 助力拉新
玩法名称:附近好友接力赛,接力成功抢百元实物礼包。
玩法逻辑:A用户发起接力赛→邀请3位附近新用户接力→系统通过LBS定位判断校验配送范围内→系统通过平台数据库校验新老用户→3位新用户接力完成分别获得新人礼包和特殊玩法礼包→A用户获得百元实物礼包→已经被转发的3位新用户同样发起二次接力。
奖品设置:在设计玩法的过程中,除了底层逻辑,奖品的设置非常关键,在确保用户体验顺畅的前提下,平台运营成本可控。例如游戏规则是A用户获得3个新用户,线下获客每个用户成本在30~40元,线上获客其实更高。因此,3个新用户的成本至少在100元左右,前期可以先把100元作为奖励回报,定义为100元实物奖品组合礼包。
奖品数量:根据平台现存流量进行预估,假设平台日UV100万,核心资源位点击跳转率40%,40万的被跳转UV内玩法参与率为30%,也就是仅12万的用户参与游戏,但最终能拿到大奖的需要邀请3个新用户完成游戏,通常1带3的玩法成功率在20%~30%。因此,可计算出最终获奖用户在2~3万,2~3万就是奖品的总数量。(数据实时性,奖池的配置需要具有灵活性,快速调整数量)
玩法包装:“附近的人”概念尤为重要,在氛围包装和文案引导尽可能凸显“办公室同事群”“小区业主群”“学校班级群”等,引导用户往这几个关系链群内转发。玩法视觉设计增加办公室、小区、学校等视觉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
2.集碎片换实物奖品
私域流量下的社群一直是新零售流量的切入点,在社群内增加活跃类玩法很有必要。需要留意的几个前提:新零售的社群通常都是3公里范围内分区社群,因此社群内大部分都存在熟人关系链,有一定的网购消费力和品牌认知。如图6-6所示。
图6-6 集碎片换实物奖品
玩法名称:收集商品碎片兑换实物奖品。
玩法逻辑:A用户进入活动页摇一摇→随机掉落商品碎片→所有碎片可与微信群好友索要与赠送→通过好友的交换和摇一摇→碎片收集完成兑换相应的实物奖品。
奖品设置:实物奖品可设置多种类且高频的商品,例如整箱牛奶、卫生纸、米面粮油等。所有奖品数量总数仍可按照平台UV漏斗转化来预估,假设按照平台日UV100万来计算,则需要准备2~3万总数量奖品,再根据奖品种类进行比例分配即可。
玩法包装:除了在氛围引导下不断收集商品碎片填满购物车的消费行为,还需要通过高频商品的露出和奖品兑换,不断提升高频商品对平台用户心智的影响。
3.互动玩法提升留存率
以小程序为业态的新零售往往会碰到留存低的瓶颈。为了避免用户被骚扰,小程序的用户通知和唤醒能力一直被官方极大地压制,以至于小程序服务通知功能一再受限。因此,可以在平台增加一些留存互动玩法。
打卡签到:打卡签到是一种常见的留存玩法,在页面内引导用户每天回访平台进行打卡签到,连续签到或者累计签到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用利益刺激来促进用户回访。
养成类玩法:类似蚂蚁种树、庄园牧场等轻游戏,引导用户培养自己的专属“植物或宠物”,在培养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消费者行为的任务卡片。例如下单数量、客单价门槛、分享次数等,任务完成度越高,植物或者宠物的成长值就越高,给予的成就感和奖励就越大。这是加强平台消费行为和用户黏性的玩法。
每日夺宝:利用“每天一次免费”抽奖机会,引导用户每天抽奖,通过概率设置,首次夺宝、连续3天、连续5天等时间节点概念都能让用户抽到奖品,增强用户对抽奖的可信度,从而每天进来并顺手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