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产品逻辑

江小白的每款产品,都有对应的消费场景。

100ml的白酒,适合“四小场景”,一人一瓶,不劝酒。

750ml的“三五挚友”,适合三五好友共饮一瓶。

2000ml的“拾人饮”则是定制的【团建酒】。互联网企业搞团队建设,也爱饮酒。毕竟饮酒后能敞开心 ,宣泄情绪。

“拾人饮”甚至进一步细分场景,分为召唤、齐心、必胜、庆祝时刻,分别对应一年中团建的不同场景,如图2-1。

图2-1 “拾人饮”场景

小罐茶:产品逻辑

小罐茶的场景逻辑就是:要想茶被更多的人接受,甚至走向世界,就要让体验变简单。

如同江小白一样,公众对小灌茶成功的解读,更多地放在营销上,比如大师茶、礼品茶、广告等。

其实,小罐茶最初的创意源于场景新发现。

中国茶一直强调茶文化,这是农耕文明时代产业的特征,如中国的白酒、法国葡萄酒、中国茶。

历史、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为这些品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然而,问题也在其中。

茶文化过度仪式化、复杂化了,消费畸形了。中国茶叶商学院有一个监测,茶叶入户率在下降。

如果都讲山头,每座山头都有一个故事。如果茶的仪式化都向工夫茶靠拢,那么茶消费就变成了“有钱有闲有偏好”的特殊人群的特殊消费。

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是一个茶的爱好者,平时出差也爱带点茶。但是,传统茶的形态,携带不方便。

小罐茶开创了一个新场景:方便携带、饮用的消费场景。

围绕这个场景,其产品逻辑就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茶,而是方便茶,如图2-2、图2-3。

一句话表达,小罐茶的消费场景是:方便喝好茶。

小罐茶是方便茶,大师茶是好茶。

图2-2小罐茶饮用场景1

图2-3 小罐茶饮用场景2

虎邦辣酱:新场景

中国的辣酱,消费者只知老干妈第一,不知道行业第二是谁。老干妈甚至走出国门,圈粉老外无数。

除了老干妈的产品确实好之外,它占领了10元以下的价格带也是重要原因。

虎邦辣酱的产品,高出老干妈一个价格带。虽然产品体验不错,尝试过各种渠道,比如传统渠道、电商渠道,均不成功。

后来,虎邦辣酱发现一个新场景:外卖配套。

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抢了传统方便面的场景,成为白领新场景。但是,长期吃外卖也会发现外卖的口感问题。于是,虎邦进入外卖场景,与外卖匹配,成为外卖场景第一品牌。

外卖与老干妈匹配,曾经也是一个场景。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老干妈的产品是渠道产品,大包装,一次吃不完;

二是老干妈是10元价格带产品,与中高端外卖不匹配。

虎邦辣酱的产品,按照外卖的场景改造:首先,产品包装上,一顿饭一包。这与小罐茶的包装逻辑相似;其次,赋予包装于情绪,便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