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足球的人一定对德国队近些年的不俗成绩记忆犹新——过去6年中获得一个欧洲杯亚军、两个世界杯季军。相对于多年前的衰落,是什么让德国足球重新走向复兴?这不得不提及德国队前教练克林斯曼的“CEO 式管理” 。
一、用商业管理的思想来管理球队
从“根本没有足球历史”的美国聘请专业的体能教练和体育心理学家,因为克林斯曼坚信足球“跟历史无关,只跟质量有关”。他在球队实行科学的时间管理。他强调数据的重要性,球迷们难以忘记2006年德国—阿根廷点球大战中莱曼神奇的扑救表演,事实上这受益于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条,上面写了阿方可能主罚点球的队员及其线路,而这是从 20G的数据中搜索出来的。
二、格外重视组织建设
克林斯曼拥有一个优秀的教练团队,善于运用团队的力量进行管理。他顶着各种压力大胆起用新人,从而使更具速度、更具灵活性的反经验主义战略思路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他强调团队精神,广泛选拔不同民族的队员以增强球队的多元性,看重球队的整体力量而不是大腕明星。
三、一以贯之地提升球队执行力
认为球队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如果每个队员都能坚决执行战略,我们就能取得胜利”,为此上任伊始即对足球哲学进行重新定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球前进得更快”,其后无论面对怎样的质疑、非议甚至责难,“缺乏执教经验”的克林斯曼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己的职业化管理之道,在球队实行细致而严格的管理。
克林斯曼的成功再次验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职业化管理是一个组织的生命线,即使对于大腕云集的球队也不例外。而国内许多企业在职业化管理上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危机。到过万科的人都非常欣赏万科的职业化管理水平,可又有多少企业愿意而且能够真正地“学习万科好榜样”?企业家们都非常欣赏王石的惬意和洒脱,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像王石那样自信而放心地置身于企业之外?问题首先出在企业家身上。
当企业家的脑子中满是“权谋”思想的时候,怎么可能相信和接受职业化管理的思想?
当自己对在企业中的权威和地位看得很重的时候,怎么可能去建立和遵守规范但死板的制度、流程?
当对自己既往经验主义的成功充满自信的时候,怎么可能相信和认可来自数理统计和实证研究的结论?
曾经有一两年时间,“执行”理论风行全国,《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成为许多企业的“指定教材”。殊不知,“执行”理论的精髓在于西方“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和“职业化、流程化”的管理思想,而不是被许多企业误读的扼杀员工创造力的“无条件服从”。
一些企业家之所以偏爱“执行”理论,根本原因只有两个:第一,为企业组织能力低下找到了“员工执行力低下”这一完全开脱自己责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第二,为要求员工“不要有自己的思想”“无条件服从”找到了“难得的理论依据”。所以,许多中国企业在组织能力建设上面临的真正挑战是:
并不在“术”的层面, 而是在“道”的层面;
并不在表面的制度流程层面,而是在背后的文化基因层面;
并不在下层的员工层面,而是在上层的领导人层面。
不从真正的层面上解决问题,再好的理论也会被误读和异化。组织能力无疑是中国企业决胜未来的生命底线。企业倒下的原因各有不同,组织能力缺陷却是共同的致命一环。但是,企业家们找到真正的病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