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黼
Fu-Ching Chen
摘要
本文使用的「身体观」一词意指从身体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进路。本文以思想史相关议题为核心,从1.自我与身体、2.心理活动与情绪、3.古典医学与身体、4.工夫与身体、5.精神、身体、国体等五个向度,介绍当代欧美学界的中国古代身体观研究成果。相较于东亚学者对古代气论的关注,西方学者则常以古希腊哲学、宗教研究为资源,带着比较的眼光观察古典中国的身体如何呈现自我、知觉、群体等概念。此外,相较于东方学者关注肉身如何通过修养工夫而达到精神化,部份西方学者则根据出土文献,关注身体与道德所展现的物质性向度。
一、前言
身体观这个未见于古代文献的词组,可还原为先秦早已出现的「身体」和「观」两个单纯词。695成中英(Chung-ying Cheng)教授指出,696中国哲学中的「体」字,本指由气血、精神、形躯所构成的有机的身体,又兼有真实、自我、练习之意。697体字做动词时,有三种意涵:一是伴随个人直接经验而来的体验(tiyan)。此时的经验范畴不只是日常事物,更包括了对道的理解。698第二是指体现(embodiment),个体亲身历经某种状态,或是让私我的经验具体化。亦即从原本按照某种方式或价值形塑自身,从而使自己也成为价值的一部份。699第三是指人的行动,即练习或履行,或指有意识地让某事发生,例如圣者的体仁。相较于古希腊与中世纪西方思想家将身体视为无用与烦恼之源,古代中国的身体则被认为是了解自我和宇宙本体的范式,从而加以修养与珍视。700另一方面,「观」本指看、认识之意,如《老子》的观复、观身之说。据田晓菲(Xiaofei Tian)教授所言,佛教传入后,观字发展出穿透虚幻皮相,直达事物本质的澄澈洞鉴(clear observation)之意,以及藉由想象,使外物在心中可视化呈现的「观想」技术。701因此,「身体」与「观」两个概念在当代的黏合,其实也意味着今日学人从身体的视角,重新想象中国哲学面貌的过程。当身体观这个新板块持续与既有范式挤压、碰撞时,中国哲学将有形成新变貌的可能。
身体观一词最早由杨儒宾教授嵌合,藉由对《管子》与儒家学说的诠释,阐发中国古代知识人所认为的身体架构是形气并重、身心互渗,道德意识可于身中体现。702亦即,在古代中国知识人眼中,身体是种以气为介质,绾合形躯、心灵为一,在特定氛围影响下,于时空中具有厚度的生命样态。黄俊杰教授在述评相关研究时,提出身体观进路在思想史研究中的两点特殊性:一是关注心、气关系的调理,特别是对气论的重视。二是以「身心互渗以言心」的新认知,取代前此「以心言心」的研究方法。703上述两位教授均认为身体观视角的提出,目的是将身体置于思想史脉络中,观察身体按照哪些规范和方式被模塑,以及身体所能呈现的价值样态。亦即,中国思想中的身体观研究,不仅是对形躯进行探究,更是将身体理解为一个场域,其上绾合各类在行动中被体现、被成就的理想与学说。研究者通过身体这个窗口,得以觉察支撑行为主体进行思索、行动的深厚传统。这样的看法已为许多研究者接受,成为后续考掘的重要资源。704
就现阶段对国外相关成果的容受来看,台湾学界已整理出相关书单四种,705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中、日文献与西方医疗史学术成果的载录,较少涉及西方汉学家的身体观论述成果。另外,某些研究虽然有助于增进对身体观的理解,但其成果较少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者的视域。如秦汉医籍中的脉学研究,在欧美学界主要是由医疗史与科技史的学者担纲,华文世界的思想史研究者较少注意他们的业绩。但由于在东洋修行传统中,经脉系统属于微细身(subtle body),负有身体精致化的重要任务,就求全求备的角度而论,自应扩大搜罗范畴。因此本文拟集中绍介西方身体观的研究成果,年代则以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教授于1975年出版的著作为起点,他在书中曾提到静坐此一举措对理学家精神修养的重要。换言之,尽管篇幅不长,但狄教授确实已经注意到身体与思想史研究的关系,并引发后续讨论。706在此之前,虽然也有汉学家对中国古典身体进行讨论,如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在道教研究的专著中,便有一章专论道教与房中术的关系;707以及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1967)的《中国古代房内考》等相关著作。708但这类成果比较偏向在宗教脉络底下或就形躯本身进行探索;由于本文是以思想史中的身体观研究为主轴,也就并未将其纳入述论。
尽管由于生命气质与祖述传统各有所好的缘故,中国古代知识人对世界样态的思考方式互异,但他们大抵把理想的身体视为一个有待工夫证成的果境。虽然具体实践方式有别,然其内容均包括个体心性的对治与外境的调适,两大区块同时转化,彼此互倚不倒。因此,下文采取由个体到群体的叙述历程,由内而外依次分为1.自我与身体、2.心理活动与情绪、3.古典医学与身体、4.工夫与身体、5.精神、身体、国体等五种进路,综述欧美学界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