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互联网时代怎么定义大单品

大单品定义和界定

大单品一定是有销量和规模的产品(但反过来就不一定)、有市场地位、有利润,更有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单能够让企业快速突破销售瓶颈,达到另外一个量级,促使企业由量变到质变。大单品不是一个产品,它可以带动企业其他产品销售并形成销售势能,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集群的形成。

大单品产生的条件

(1)符合消费大趋势。

消费者喜欢什么,需求有什么变化,这是需要把握的。所谓的消费者洞察,做到这一步,我想就不需要什么市场调研了。走访市场,特别是做消费者问卷的时候,我经常冒出这样的念头:你问消费者这个好吃吗,他说:还可以!这个怎么样,他说,不错啊,这能得出什么结论?所以,需要行业的沉淀,别人帮不了你太多,做营销,做策划,很怕客户问:你觉得我该干点什么?天啦,我怎么知道你该干什么!

这两年,在快消品领域,对市场的把握,统一明显好于康师傅和娃哈哈。把握了清谈饮料需求的大企业及一些小企业都发展迅速,而靠等待和模仿的企业,怎么也没有了往昔的气象。

(2)有认知基础、消费群基础的新品类。

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形成或很难形成消费者认知的产品,不具备大单品气质,或者消费群不可能形成规模,则基本不能形成大单品。大单品一定是一个创新的品类。比如娃哈哈小陈陈、格瓦斯为什么不能成为单品,基本是因为口味太小众,口感的普适和个性需要有一个平衡,这个很难把握;另外渠道、宣传、团队配合也是很关键的。

(3)切中主流价格带并形成优势组合。

我们做产品,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做一个包装,而是最终要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包装、概念等我们称之为产品两极中一极:静销力,最好的产品是,买了还要再买,介绍给别人来买。另外,还有一极,价格带和价格体系和各种生动化等,我们称之为产品的动销力。

怎么理解这句话?什么叫主流价格带上形成战略优势?比如我们要做一款大众化的瓶装矿泉水,如果终端定价2元/支,你认为能做起来吗?不能!因为怡宝、娃哈哈、农夫山泉一大波全国强势品牌在等着你,你在哪一方面有优势?如果没有,你凭什么低价或者跟他价格相当你会赢?这就是战略上无优势!

如果终端价格定在3元/瓶如何?我们来看看,目前高端水终端价主要集中在3~5元/瓶动销较好,超过5元/瓶销售规模就很少了,目前卖得好的3元价格带的是景田百岁山,4~5元价格带的是昆仑山;恒大冰泉做了2年,4元左右卖不动,终端价直接降价到2.5元/瓶。

从价格带上看,3元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如果是新品牌,无资源、团队、品牌的支撑,短期内难有大的销售规模;如果短期要上量,3元有难度。综合考量,2.5元/瓶是最优选择。

第一,避开了红海2元这个纯净水市场价格带。

第二,提升了渠道的推动力(后面会详细阐述)。

第三,2.5元终端价低于3元/瓶的瓶装水销售上量的分水岭,短期能上一定销售规模。

什么叫形成组合优势?小瓶和标准装,一个2.5元,一个3元,既可以保证避免陷入2元的红海,又不至于落入3元以上短期难以起量的所谓“高端”价格带陷阱。

保证“面”上和“点”上的优势

(1)做好产品的动销力:动销力上保证“面”上的优势。

什么叫动销力?就是产品让消费者主动买走,形成回转和二次购买。这首先取决于消费者对“价格带”的接受程度。如上面提到的矿泉水,4元和5元的终端价,消费者普遍接受困难。也就是说,这不是主流“价格带”,消费的价格和价值难以匹配。如果是2.5元,既能跟普通纯净水区隔,也能形成销售规模,这就保证了动销形成。

动销一定要形成“面”上的优势,有足够的消费群,处于主流价格带之间,且能接受该终端价格。所以,动销因此而来,销售因此而来。

紧跟着就是陈列、生动化、宣传推广,跟消费者深度的沟通,让产品的价格跟价值形成关联,并深化产品和品牌的价值。

(2)做好产品的静销力:静销力上保持“点”上的优势。

什么叫静销力?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卖点、品牌形象,给渠道设置的毛利等,让产品自然地在渠道、终端流通,完成吸引消费者并购买的过程。在这些要素中,对消费品特别是快消品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渠道的力量。

所以,对于新品牌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毛利上的优势,也就是说,在这条营销和渠道的价值链上,首先要解决渠道利润分配的问题,再解决其他的“点”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保证“点”上的优势,这是销售工作的基础,更是动销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是拍脑袋而来的规则和结论,需要我们分析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的匹配性、竞争品牌渠道利润的构成,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

做到以上三点,定价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定价定天下,而不是搞一个终端价即可,也不是分析了竞争品牌、行业、消费者、自身,又从自我理解的层面搞出一个利润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