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优化原则

1.流程管理的八大原则

没有观念变化就没有流程优化。流程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反动,特别是对等级制管理的反动。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遵循流程管理的八大原则。

(1)顾客价值导向原则

这是流程管理最根本的原则。当今社会已由卖方市场彻底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经济是顾客决定企业生死——忽视顾客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脸对老板,屁股对顾客”是“流程再造”兴起之前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在国内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是因为不少员工还停留在“只对老板或上司负责”的状态。他们只看到眼前,是老板或上司决定他的命运,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最终是否得到顾客认可才是问题的关键。

(2)企业价值增值原则

这是流程管理的核心原则。凡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就保留,反之就删除。低效流程要合并或改进。还要尽量挖掘潜力,让企业的高效流程增多。企业的所有活动必须在流程链上产生价值,至少要传递或保存价值,不能流失价值甚至破坏价值。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研发与生产环节,是流程增值最直接的环节,但是如果没有仓储、物流和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其他环节,前面的增值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由此可见,仓储流程、送货流程、销售流程等,它们或担当保值责任,或实现价值交换,都是流程增值最终实现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有诸如企业的监察、审计、安保环节,没有这些保值、防贬值流程,企业的生产成果或流程增值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化为乌有。

(3)资源集中使用原则

传统管理将人、财、物分散在各个部门,信息资源也由不同部门的员工掌握,部门间人员借用费事费力,物品重复购买时有发生,信息重复收集经常出现,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人力浪费。流程管理要求企业将分散在各处的资源视为集中的资源,不同部门的岗位员工能够随时调剂使用,能够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4)信息现场处理原则

有人将此形象地比喻为“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将开展工作的地方设定为决策点,并在流程中形成控制。让开展工作的人员决策,把控制系统嵌入流程。瞬息万变的市场也要求给予一线员工快速决断的权力。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次把事做正确。

(5)员工关系平等原则

实施流程管理必须淡化权力意识,打破等级观念。管理者必须懂得:员工不负责,是没有把责任交给员工。“管理得少,才能管理得好。”这之前是管理经验,未来会变成管理原则。进行流程设计有一个假设:岗位员工都是称职的。当企业用流程串联员工,员工遵循流程做事时,员工责任心会增强,工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6)流程责任共担原则

流程团队成员必须对流程目标的实现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各管一段”。企业对流程责任的追究和流程效果的奖励也要面向整个团队。当然,这绝不是不分主次、责任均摊,而是流程活动的直接承担主体负主要责任,其他成员承担连带责任,确保团队成员都能主动对流程运行的最终结果负责。

(7)流程定期优化原则

随着管理的进步、员工能力的提升,或者技术更新、环境改变,甚至竞争对手的改变,都会对现有流程产生影响,流程设计不可能一成不变,流程管理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改善。为了保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或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定期组织流程优化,防止组织僵化和员工懈怠。

(8)流程工具规范原则

实施流程管理,必须借助流程图软件,统一分析工具。为了沟通快捷、交流方便,企业必须统一流程图制作软件、统一各种制作工具,包括使用表单规范、用语规范、符号规范、格式规范,并保证与企业已经使用的ERP系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