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两个案例,看看别人是怎么通过重构实现逆袭的。
第一个是金辉名酒货仓。2012 年三公消费受限后,他们主营的名酒团购做不下去了,就像现在的禁酒令严管一样。后来我们给他们策划,反 “便利” 而行,做 “大而少” 的门店,单店不低于 2000 平方,货卖堆山,打出 “只卖真酒” 的口号,用规模和信任吸引顾客。服务上,提供免费雨伞、矿泉水、厕所,甚至请著名经济学家给企业客户做讲座,买酒满 50 万还能免费使用多功能厅。推广上,打破坐店经营,组建团队扫街获客,总部统一做推广。现在他们单店年销过亿,总营收近 20 亿,还在增长。
第二个是卖大型商用鱼缸的企业。原来主要给政府单位、机场等做大型鱼缸,一个几十万上百万,靠团购为主。2012 年国八条颁布后,业务一落千丈,从年销 3、4 亿跌到 1000 多万,快关门了。后来我们建议他们转民用,做市场化。但民用市场单价低,几千到几万块,他们一开始看不上。我们就帮他们找痛点:老百姓买鱼缸,最大的问题是养不活鱼,觉得晦气。于是他们从 “卖鱼缸” 变成 “卖养鱼解决方案”,两万块买鱼缸,包活鱼、包鱼食、包杀菌消毒,一年收维护费,每周上门服务。还引入风水学,免费培训养鱼技巧,让顾客试养 2、3 个月,鱼死了就换。后来还延伸到卖渔具、搞异业联盟,卖车、保险、装修,最后年销回升到十七八个亿。
这两个案例都证明,无论行业多困难,只要重构商业模式、产品、营销,就能找到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