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获客成本一定会随着行业加速发展而提高,新用户不断被蚕食且营销规则不断应用甚至滥用,用户心理预期可接受程度也会随之拔高。随着获客模型的不断应用,大部分羊毛用户已经摸透规则,开始出现用户质量变差、复购率持续走低的态势。因此,降低获客成本且精细精准化获客是模型3.0的核心目的。基于模型2.0,我们把促销员机制打造成分销体系,通过用户圈层、商品圈层、二级分销等核心能力,精细化运营整个获客模型链路。
11.促销员分销制
促销员分销制:店内促销员和店外BD获取佣金,从一对一的获客模式裂变到一对多的分销获客模式,玩法链路更像是分销电商规则。
场景举例:A是促销员,B用户通过扫描A的专属二维码下完首单,A促销员获得一级佣金,B用户消费结果页生成专属二维码。同样场景下,C用户又通过扫描B用户的专属二维码,A获得二级佣金,B获得一级佣金。
我们发现,二级分销模式更适合小区、CBD、学校等高密度用户群体场景,具备人际信任链条和主动式利用刺激。
2.促销员圈层制
促销员圈层制:精细化策略一定是伴随有规划的发展而逐渐成形的,在全国范围内的促销员机制建立之后,开始对促销员实施圈层制,区分头部促销员、腰部促销员、底部促销员,三个层级的促销员一级收益和二级收益不一样,而且每层促销员获客建立成长、激励及竞赛体系,鼓励培养核心高产促销员,汰换劣质低产促销员,从获客源头建立良性的竞争关系。
3.商品圈层制
商品圈层制:对于拉新获客,另一个可精细化的纬度就是促销商品层面。全品类无门槛优惠券并非是一个良性健康的刺激手段,规模化后势必造成毛利的损耗和获客成本的逐渐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对优惠层面实施圈层。从一级品类开始区分,奶粉母婴、家居生活、日常消费品,每张券针对品类使用,促销员的收益也不一样。
场景举例:B用户通过分销下单日常消费品,A促销员假设获得3元佣金;若B用户通过分销下单奶粉母婴品类,A促销员就可以获得5元甚至更高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