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纵观我国农业组织模式变革历史,20世纪50年代为土地革命;7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苏南模式;80年代大举“公司+基地+农户”大旗,如山东模式。据统计,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近11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了种植、畜牧、水产等领域,辐射带动全国50%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70%以上的畜禽饲养量和水产养殖面积。据工商总局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有193.3万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

从2000年开始,中国茶产业连续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超20%,市场容量超过2000亿元,但按全球茶业消费标准,中国茶业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五年,市场容量可达万亿,将诞生一批产值过百亿的品牌,出现一批茶叶中的“王老吉”“茅台”“金龙鱼”。

中国茶叶产量集中在福建、浙江、云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广东和贵州九个产茶大省,九省茶叶产量占全国茶叶产量的86.71%。云南、福建、四川、河南等省自上而下大力发展茶产业,培植龙头企业,茶业已经成为这些省份支柱性产业,诞生了一批全国性大企业,并有数家成功上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遗憾的是,作为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的广东,尤其是中国著名红茶产区的JJ,虽然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但茶产业格局仍然是“小、散、乱、弱”。而滇闽豫等产茶大省已涌现出了一批全国一线品牌,并有数家成功上市。GG与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金骏眉、信阳红、福鼎白茶、坦洋功夫、安吉白茶等全国性公共品牌相比,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市场占有率,尚有很大差距。

JJ,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农业,提倡侨民种了10万亩茶叶在GG镇,从此有了“JJ红茶”这个名字。GG股份的茶园基地就坐落于这驰名中外的优质JJ红茶核心原产地——GG镇。JJ红茶,享誉世界。“GG”是与“祁红”“滇红”并列的中国三大红茶之一,20世纪50年代便出口到欧洲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老GG华侨茶场生产的GG茶来招待贵宾并列为皇室用茶,一时间,GG风靡英国朝野,这是JJ红茶的世界级礼赞。

2012年GG镇政府报告明确指出:再出台种茶优惠扶持措施,投入140多万元大力发展高新名优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JJ红茶之乡”的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和提升茶业品牌。因为没有龙头企业,国家政策无法集中哺育,人人有份,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多数茶企都是赚原料初级加工的利润,很少有茶企能通过品牌提升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产业发展规律看,GG茶产业将进入品牌竞争和资本竞争时代。GG茶产业将逐步被整合,决定企业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是品牌影响力和资本控制力,最终形成一家或者数家优势企业相对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鉴于良好的产业机会,由企业家牵头,咨询公司提供智力支持,进行资源整合。经过数月酝酿和筹备,2012年10月,广东GG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GG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源于1951年的广东省GG华侨茶场。1959年,GG华侨茶场研制出了第一批JJ红茶。作为历史最悠久的JJ红茶制造商,历时61载潜心前行,其主要产品II·GG九号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依托老GG华侨茶场的生产工艺及新团队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运营开拓能力,以复兴JJ红茶产业为己任,致力于将“GG茶业”打造成一个集茶叶种植、名优茶加工、茶叶技术研究、茶文化、市场营销于一体的JJ红茶第一品牌,带动茶产业链条上的全体茶农共同致富。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上的全体农民共同致富。GG股份面临2大核心主题:

主题1是农民组织化:茶叶的本质是农业,茶农不能致富和幸福,茶产业一定做不大,构建优化的茶产业链条,整合JJ优质茶业资源,涉足茶文化、茶传播、茶旅游,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共同富裕。

主题2是商业运营:包括产品战略、品牌塑造、营销突破,实现JJ红茶的市场繁荣,引领产业发展,积极谋求上市,更好地带动农民组织化生产。

GG股份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分为三个阶段,五年完成,力争实现带动GG茶在中国茶业版图上的崛起。如图7-4所示。

图7-4 GG股份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