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通过仁者和不仁之人的财富观,我们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利害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财富观又该怎样建立呢?说不定我们在座的哪位将来也能发大财。前面说了,发中财靠运气,在座的说不定哪天运气就来了,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财产有了,怎么办?我们这里也有悄悄积德修福的人嘛,要是哪天发了大财,这钱怎么用?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
在《大学》这部经典里,压轴的内容是谈财富观,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我们学习做一个大人君子,能够通过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做大事业,你没有财富能做大事业吗?做不了。但是,有了财富你怎么做事业呢?《大学》在最后的篇幅里就是教你这个。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这几句议论是针对最高领导者而发的。正所谓上行下效,这是一个千古不易的道理。如果一个君王以仁德自处,那么他的臣工、子民,自然就会把仁德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既然最高领导人都是以道义为准则,那么君臣一心,做事情就不可能有始无终,因为有道义就必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所以最终必然成功。
《易经•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什么叫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是道义的总和!有道义的人做事情,不会从个人的私利出发,一定会秉公办事,让所有的人都得利,让大家能够共赢。所以,有了仁德的君主,又有讲道义的臣子,那么,“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国库里的财物一定会得到妥善保管,不会随便浪费掉,不会胡乱花掉,一定会用在该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