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高端产品增速明显,这些高端产品增长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体验为主要认知模式。因此,我们提出:体验是新营销的起手式。
农业社会,体验及基于体验的口碑,就是认知的主要模式。工业社会,体验被边缘化。借助自媒体,体验认知再显威力,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返祖”现象。“返祖”现象其实是螺旋式进步,否定之否定现象。
体验一次,终生难忘
“我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但我记得爬过的每一座山,哪怕它不知名。”
体验是最强的认知手段,但是体验也是效率最低的认知模式。所以,当大众媒体广告或互联网IP能够一夜爆红时,体验认知模式长期被边缘化了。
中国的波浪式消费已经结束,消费升级带来一个问题:高端产品的认知极其复杂,认知强度高。传统的认知模式,如广告、IP,即使高投入,也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用户的强认知。如果是体验认知模式,一次体验就够了。比如李渡白酒近几年连续实现销量翻番,并且能把光瓶酒卖到1010元/瓶8,就是得益于首创的沉浸式体验。
高端产品需要体验认知,“体验认知+自媒体传播”形成一对组合传播模式,提升了认知效率。这是体验再次受追捧的原因。
越高端,越体验
商业认知有三个主要路径:个体体验、人链路径(口碑)、媒介路径(大众媒体、广告与品牌的认知生态,自媒体、内容与IP的认知生态)。如图2-1所示。
越是高认知产品,越是依赖体验和基于体验的口碑。越是大众产品,越适合媒体传播。
图2-1 商业认知的三个主要路径
个体体验,经过人链路径传播,就是口碑。
口碑是借助语言传播,语言传播有两大局限:一是传播效率低,所以高端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时间成为高端品牌的核心成本;二是表现形式有局限,难以传递高端产品丰富的价值内涵。
以往,高端与大众媒体结合比较难,因为高端是细分市场,与大众媒体覆盖大众用户,目标用户不一致。高端与杂志倒是比较匹配,但是杂志的传播效率又比较低。
自媒体的出现,给体验认知带来了机会。“体验+自媒体”的组合模式,既能解决体验的丰富认知问题,也能解决传播效率问题。这是体验与媒介路径两者的高效结合,比人链路径(口碑)效率更高,认知强度更高。
高效体验:KOC+自媒体
体验作为认知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低。即使有资源投入,完成足够多的体验密度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这个问题在自媒体时代解决了,具体操作手法就是“KOC+自媒体”体验模式。
立体连接中选择KOC而不是KOL作为主要体验对象,要区别KOL和KOC在认知中的属性和作用。
简单地说,KOL是媒体属性,KOC是渠道属性。9
KOL是单向影响、中心化的传播。KOL的很多粉丝,KOL并不熟悉。比如博客公众号上的KOL,几十万粉丝,KOL并不熟悉。
KOC有强关系,相同的圈层,懂得适时推荐。推荐过程,线上线下结合,效果更好。
KOC与KOL的另一个差别,就是KOC本身的C端属性。KOC既是用户,也是传播者,有双重身份。
选择KOC作为主要体验对象,只要认知到位,KOC一定会利用自媒体传播。
以KOC为主的体验,能够形成“三强”:强关系、强认知、强影响力。当然,KOL体验对新媒体传播也很重要,但与立体连接无关。
强关系,是KOC本身的属性决定的;强认知,是体验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强影响力,是体验与自媒体结合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