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Pink出版了几本关于激励人们的内在因素的书籍。他指出,虽然薪资等外在奖励在某种程度上是激励因素,但一旦某人的工作得到公平报酬,外在奖励的动力就不复存在。对于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例如,项目的大部分工作,内在激励因素的持续时间更长、效果更好。Pink识别了三种内在动机:自主、专精和目的,并在作品《驱动力》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自主、专精和目的是超越国家和语言界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某个国家的价值观,也不是某个人的想法,它们是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无论住在哪里,都希望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上有所成就。
(一)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
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时代,以及传统的工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只能作为巨大机器上的螺丝钉,被锚定在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做上级委派的事情,超级稳定。而互联网+全球化时代,机器和程序,以及更贫穷国家的劳动力越来越可以把这些岗位取代,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必须转换思维——自主!
为什么一个迸发自由和创意的24小时被称作“联邦快递日”?为什么谷歌每年的新产品中竟有一半是在20%的完全自主时间内诞生的?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我们天生就是玩家,而不是小兵;我们天生就是自主的个体,而不是机器人。
自主的四大要素是工作内容自主、工作时间自主、工作方法自主、工作团队自主。虽然现实中同时做到这4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主权。一旦自己敢于确定目标、寻找资源、分配精力,把一两件自己想做的事做成,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掌控带来的回报多大。
领导者要善于营造自我激励的团队文化:多提出些问题,少要求些答案;要对话,要争论,但不要强制;做彻底的事后分析,不要相互指责;建立“红旗”机制,即让员工和客户发现问题时及时讲出来。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管理者来说,最好的策略是弄清楚每个人眼里哪项自主最重要。
(二)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专精是指能够有所提高和表现出色。出色地开展工作、学习和实现目标是专精的几个方面。
控制带来的是服从,自主带来的则是投入。你是不是处于最兴奋、最令人满意的心流体验之中?达到心流,不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还应该作为生活规范:为了实现专精而保持美丽的“聚精会神的神情”。它是必需品,我们需要它才能存活,它是我们灵魂的氧气。
要做到专精,还需要具备“成长型思维”。就是认为做事情是为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证明自己很棒。这也契合了Pink阐述的“忽略外部驱动,专注内部驱动”的本意。
(三)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
想清楚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目的是指能产生影响的需要。了解项目愿景,以及工作如何有助于实现这一愿景,可使人们感觉自己正在产生影响。比如菜多多App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呢?对公司而言,疫情当前,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因战略转型需要,尝试进入新的竞争赛道,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增长引擎。对用户而言,方便、快捷,又有品质保障,满足了他们采用最好的渠道,买到最好的菜,吃到最可口的佳肴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情感表征就是“爱、惊喜或者可靠”,而菜多多App就是传达“爱、惊喜或者可靠”的载体。
人类天生就是目的寻找者,这是一项比他们自己更伟大、更长久的事业。一直以来,传统商业只把目的当作装饰:只要它没有阻挡重要事情的路,它就是完美的配件。但是现在,目的的最大化与利润的最大化并肩而战,成为人们的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在组织内部,这种新型的“目标驱动”以三种方式显现:利用利润来达到目的的目标;不只是强调个人利益的誓词;允许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政策。
商学院毕业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管理人员,我的目的是通过把人和资源结合在一起,创造个人无法独立创造的价值,服务于更广泛的利益。我会保护我的股东、同事、客户及所处社会的利益,我会努力在全世界创造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方面的可持续繁荣。
高绩效的秘密不是我们的生物性驱动力,或者追求奖励、逃避惩罚的驱动力,而是我们想要主导我们的生活、延展我们的能力、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欲望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