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亲亲,礼敬大臣

第三经是“亲亲也”。前面讲了“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一个有仁慈之心的领导者,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对同宗同族同姓的人,也都应该施予恩德。儒家讲由亲到疏、推己及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仁慈爱护,又怎么可能爱护素不相识的天下百姓呢?所以“亲亲也”,这也是《中庸》提出来的治理天下国家的九个法宝之一。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一点,历史上大多数的帝王做得都很差。大家看唐太宗多了不起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驱策英雄,网罗俊乂,好用善谋,乐闻直谏,拯民于水火之中……”这个评价多高啊!可是,司马光最后又带了一笔,“好尚功名,不及礼乐,父子兄弟之间,惭德多矣。”因为这一句,唐太宗的光辉一下子就褪色不少!在对待父子兄弟的问题上,他是“惭德多矣”,所以在这个事情上,他应该多加惭愧、好好念经修忏悔才行。

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领大将尉迟恭等人埋伏在上朝必经的玄武门,等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上朝时,突然发动兵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然后又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洗不掉的最大污点。中国人讲因果报应啊!后来武则天篡位,也杀掉了李家王室十之八九,这些都是唐代宗室发生的宫廷内乱、喋血事件。所以,“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是古圣先贤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前面讲了仁者无敌,只有那些能够放下一切私心、一切执着,具有博大的宗教情怀和坚贞信仰的人,才堪称真正的仁者。

下面“敬大臣也”,也是九经之一。“大臣”,是指位高权重的首辅之臣,起码是宰相、御史一级的人物。在现代企业里面,起码也是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一类的,才堪称大臣。这是理所当然的,老板想干一番大事业,如果这些左膀右臂不给你卖力,那你是不可能做好的,你又没有三头六臂,摊子大了,事事亲为会累死人的。所以,对这些委以重任的下属,态度就要以敬为主,既要让这些身居要职的大臣们感受到知遇之恩,又要让他们在基层人员面前有足够的尊严,有足够的行使权利的威望。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会给下面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员带来希望,带来上进的动力。

过去讲究“拜相”、“拜将”,就是“敬大臣”的体现。刘备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相,作为君主的刘皇叔是要给诸葛亮筑台,然后躬身下拜的。这个拜相,面子就给足啦!怪不得诸葛亮发誓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士为知己者死嘛!还有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至今还留有拜将台这么一个遗址在。所以真正的贤明君主,都是“敬大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