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通用汽车海外部的岁月

通用汽车的海外部经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在通用汽车迅速崛起的年代里,它的高管集团主要关注点在美国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不够重视。通用汽车海外部的成立与扩大,穆尼功不可没。

通用汽车把眼光主要盯在国内市场上,自有它的道理。相比而言,20世纪20年代的海外扩张,要比国内扩张风险大得多。毕竟通用汽车的主要利润来源于美国国内,那种不考虑效益和回报,只想着到国外去扬名立万或者振奋国威的做法,不是成熟的企业经理人。当然,从后来的发展趋势看,走向世界是所有巨型企业的扩张途径,马克思曾经强调工人无国界,实际上资本更无国界。但是,资本的跨国经营,动力来自于利润驱动,而不是来自于解放全人类的高尚信念。所以,穆尼的使命,就是对海外扩展进行经济收益的分析判断,这不仅需要经济头脑,还需要对各国政治、法律与社会的洞察。

在穆尼之前,通用汽车的产品,已经在美国之外进行销售,但是,当时的通用汽车仅仅对海外销售成车,而没有海外的生产基地和加工业务。截至1920年,通用汽车总共在海外市场销售了42万辆轿车和卡车,销售量最大的四个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这四个国家几乎占到了通用公司海外销量的一半。穆尼需要根据自己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对海外市场做出风险极大的判断。首先,他必须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判断海外是否存在着通用汽车的市场;如果存在,还要判断这个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哪种车型能够迎合这一市场的发展。其次,他要进一步做出分析论证,从经济收益和公司业务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出口成车还是选择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在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之间进行权衡;再进一步,如果有必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则要认真盘查,仔细算账,选择是建立自己的公司还是买下当地已有的公司。不管哪种判断和选择,都对穆尼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旦失误,他的海外部生存就成了问题。穆尼在海外扩展过程中,经受了不断碰壁和挫折,在试错中屡次调整,终于奠定了通用汽车的海外发展战略。

对于当时的通用汽车公司来说,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困难重重。在欧洲市场上,通用仅仅出口整车和零配件,没有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为了做好出口业务,通用在欧洲组建装配厂,以便利用当地的管理和劳工,并尽量与当地经济相融合。但是,早期的欧洲组装厂,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不在生产成本,而在欧洲各国贸易保护性质的高昂税率。即使他们做到了在本地采购轮胎、玻璃、装饰材料等辅料和配件,但由于以进口为基础,依然发展不起来。穆尼上任后,详尽地考察了欧洲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他提出了设立海外生产厂的构思。然而,靠他的个人力量,不足以扭转通用汽车公司高管层对海外市场的成见。在公司总部,穆尼对在欧洲设厂做出了富有激情而且信念坚定的呼吁,但公司总部的执行委员会对是否在海外设厂并未打消怀疑态度。早期的海外政策一直影响着通用汽车公司对海外市场的扩张,对海外经营的谨慎小心几乎成了通用公司的绊脚石,错失了许多良机。例如,对法国雪铁龙是否收购,公司一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于1919年放弃了雪铁龙收购案。而雪铁龙后来被米其林公司收购,成为欧洲汽车市场的主力之一。

1925年,通用汽车的海外销量增长了8倍。然而这一时期的大不列颠,对海外汽车进口实施了可怕的关税壁垒,这种针对奢侈品的高额税收使美国成车出口在英国市场的前景一片黯淡。此时,公司想起了穆尼提出的海外设厂实现本土生产的方案。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争取收购奥斯汀公司。1925年,通用公司派穆尼去大不列颠考察奥斯汀公司的资产状况,考察完毕后,穆尼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公司收购奥斯汀。针对穆尼的报告,公司成立了收购委员会,他们赴英格兰进行了深入考察,这个委员会成员包括佛瑞德·费雪、唐纳森·布朗、约翰·普拉蒂和詹姆士·穆尼。委员会得出的意见与穆尼先前的考察完全一致,当时的通用公司总裁斯隆也已经致电他们同意收购,总部的财务委员会做好了收购案的一切准备。然而这次收购没有成功,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奥斯汀资产评估方式的分歧,另一方面是两个公司的谈判有问题。穆尼试图用收购海外企业实现扩张的雄图,首战就遭到挫折。

20年代的英国奥斯汀汽车广告

但是,奥斯汀的失败并没有使穆尼停步不前,怨天尤人。“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很快,穆尼又开始着手准备收购英国的沃克斯豪汽车公司的谈判,这次谈判顺利完成。1925年收购沃克斯豪的成功,坚定了穆尼的信念,也加快了穆尼的步伐。

沃克斯豪汽车标识

到1928年,穆尼已经在通用的海外部干了6年,在他工作的这几年中,海外部的出口额从2亿美元增长到2.5亿美元。他的成就,主要不是在出口额的增长上,而是在海外经营方式由推销成车到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上。穆尼在当时的雄伟目标是,短期内将2.5亿美元增长到5亿美元。为了实现他的目标,穆尼开始在公司总部游说,呼吁高层赞同沃克斯豪的扩张计划。沃克斯豪在刚刚收购的几年中总是亏损,而要扭转这种局势,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穆尼认为,英国的市场份额占到通用公司海外总份额的38%,在英国,通用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分销系统,即便从保护在沃克斯豪的投资这一最基本的目标出发,扩张也是必要的。同时,穆尼开始着手准备在德国市场的扩张。当时的德国汽车行业处于形成期,通用公司已经在柏林建立了一个汽车装配厂。穆尼提出,收购德国的欧宝汽车公司,通过收购把欧宝公司作为通用公司在德国的生产基地。况且,德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可以使通用汽车打开德国市场,也可以继续向邻近国家迈进。这个计划再次得到了斯隆的认可。1928年10月,斯隆和查尔斯·费雪一道,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法律顾问约翰·史密斯陪同前往欧洲,考察德国市场。他们不仅视察了通用公司在欧洲的出口部门及装配工厂,还拜访了亚当·欧宝汽车公司,达成收购意向。此后,通用公司又成立了收购委员会,对欧宝收购案进行分析评估,经过三年的努力,1931年10月,通用公司最终拥有了欧宝汽车公司的全部所有权。

欧宝汽车标识

除了在英国和德国的扩张,穆尼还把自己的触角伸向苏联。1930年,穆尼访问苏联后,向斯隆报告说,通用公司应当利用苏联存在的机遇。鉴于当时西方世界对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的恐惧,美国的企业界对于能不能同苏联做生意充满疑虑。对此,穆尼的准则是“在商言商”。他把自己的公开言论严格限制在做生意上,不涉及任何政治问题,仅仅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要从政治角度做出判断,看将要开拓的市场所在国家的政府是否稳定,而这种判断同国家性质无关。对此,穆尼向斯隆的报告是:斯大林控制下的苏联,像世界其他地方的政府一样稳定。他特别声明,作为商人,我们在商言商,所以,不对政府究竟是独裁的、民主的或者布尔什维克的感兴趣;也不对控制政府的究竟是公会派教徒、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还是无神论者这样的问题感兴趣。考虑到苏联的经济体制,穆尼建议在苏联不是采用建立生产厂的方式,而是主张游说美国政府向苏联巨额贷款,以吸引苏联人购买美国造的二手车。1932年,通用汽车加入了倡导对苏贸易的美苏商会。尽管穆尼的这一努力由于当时美国存在的对苏维埃的普遍敌意而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但产生了经济贸易之外的积极效应。

在1929年来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穆尼的海外扩张努力显示出对通用汽车公司渡过萧条的重大作用。扩建后的沃克斯豪,在1930年开发出了形体较小、价格较低的六缸车,取得了相当好的市场绩效,收购欧宝汽车让通用公司在德国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正是这种海外扩张,使通用汽车从国内制造企业转变成为跨国公司。1932年之后,通用公司的海外产量增长非常快。1933年,沃克斯豪和欧宝的销售量,第一次超过了通用汽车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成品车海外销量。

当然,穆尼所说的“在商言商”是有前提的,国际贸易往往会面临着比国内贸易更复杂、更多变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冲击。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的欧宝公司一度成为通用公司的经营难题,德国人加快同美国人的争夺,并在美国参战后被纳粹没收。战后,欧宝的经营权变成了政治问题,美国、德国、苏联都角逐其间,直到1948年,通用汽车公司才最终恢复了对德国欧宝公司的管理。这时,穆尼已经离开了通用汽车公司。

除了欧洲,穆尼还把通用的海外扩张触角伸展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在澳大利亚组建了通用汽车(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并在澳大利亚建立组装厂,培育自己的经销体系,在新西兰建立了生产基地。为了开发大洋洲的市场,穆尼频繁参与当地的公共活动,甚至在奥克兰的火车通车典礼上,也出现了穆尼的身影。1931年,通用汽车完全收购了澳大利亚的海尔丁公司,并将它与通用汽车(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合并,组成了通用汽车——海尔丁有限公司。

下面的大事年表,就是穆尼主政通用汽车公司海外部时期的发展里程碑:

1922年,通用汽车设在马尼拉的办事处迁至中国上海。

1923年,通用汽车在哥本哈根建立了欧洲的第一家雪佛兰生产厂,产品销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波罗的海国家、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和俄罗斯。

1925年,在西班牙建立装配厂,开始进行别克车的组装销售;通用收购英国的沃克斯豪公司;成立通用汽车巴西公司。

1926 年,成立通用汽车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其生产厂遍布墨尔本、佩思、悉尼、布里斯班和阿德雷德等地;在珀托成立通用汽车新西兰有限公司;在神户成立通用汽车日本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大阪建厂;在南非伊丽莎白港成立通用汽车南非有限公司;在埃及亚历山大城成立通用汽车近东公司;在蒙得维的亚成立通用汽车乌拉圭公司;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成立通用汽车阿根廷公司。

1927年,在印度尼西亚成立通用汽车爪哇公司。

1928年,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开始运行;通用汽车在波兰华沙建厂。

1929年,通用收购欧宝公司;成立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部。

可以说,穆尼足迹遍布全世界,这不是夸大,而是实事求是。正是穆尼的努力,使通用汽车变成了一个国际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