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绿城工厂,2013年是绿城工厂深入整合的一年,毫不夸张地说,卡兄对绿城工厂的整合是下了很大力气的。它向来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在人事上来了一招釜底抽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扫除了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当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种不惜牺牲巨大的当前利益所采取的整合行为是否正确,现在谁也说不好,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这是卡兄的做派。
但是卡兄那一系列的整合方式却是值得称赞的,花费近千万完成的塞班斯,于外,依靠安永的力量建立了标准的程序,于内,对相关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它不像某些企业为达到某个标准或是认证而蒙混过关,甚至弄虚作假了事,而是真的去一点一滴地执行,这一方面值得很多企业去学习。
在市场下行、企业资金紧张时所采取的一些行动也非常有效,他们不会把停工、把裁员看成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相反,他们认为这很正常。这是在企业困难时期所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措施。对于这一点,大部分人也逐渐能够理解。
让很多人引以为傲的各种培训依旧在绿城工厂轮番上演。说实话,在刚并购时,很多人对这样的培训并不感冒。大家“身在曹营心在汉”似的参加,可慢慢地,觉得不是那回事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成为黑带,随着领导力培训的深入进行,随着SWE培训的实战演练……有人说“原来有点用”,有人说“原来很有用”。绿城工厂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卡兄的卓越,甘愿拜倒在黄色的旗子之下,成为其忠实的信徒。
他们喋喋不休地倡导SPQVC(安全、人员、质量、效率、成本),并用具体的政策来保证SPQVC的执行,在安全、人员、质量、效率、成本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用专业的知识来改善绿城工厂的供应链,整个绿城工厂的面貌焕然一新。
绿城工厂的人们逐渐明白,先进的管理不是一句虚话,但也不是一句实话。说它不是一句虚话,你看管理的效果就摆在哪里,看得见甚至摸得着。说它不是一句实话,管理不是一个物什,拿不起,拣不来,但它就安安稳稳地躺在哪里,是一台标识清晰、维护得当的机床,是一个质量上乘、做工精良的产品……
绿城工厂用自身的事实说明,管理是可以被移植和复制的。当然,这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成本。
工厂更名成功、CAT GC发布……在这一年,绿城工厂至少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给这严冬丝丝暖意。
岁末年初之际,不妨对绿城工厂的各项业绩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让我们看看它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这源于卡兄根深蒂固的沟通文化,因为它乐于和员工甚至是外界分享工厂内的各种消息,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良好的官方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员工对工厂的误解,也能狙击流言蜚语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