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传递流动中,信息容易消减、走样、失真,最后面目全非。
据说,美军1910年的一次部队的命令传递是这样的:
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市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如果你玩过“传话”游戏,就会明白,在传话的过程中,信息是多么容易消减、走样、变形、失真,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产品流通环节越多,信息失真越严重。流通渠道上,厂家在最上游,而用户在最末端。
用户是最终为你的产品埋单的人,但他是整个产品销售上离你最远的人。你没有可能面对面地说服他,必须依赖各个中间环节“传话”给他。
你精心策划的卖点、理由、话术,在“传话”到最后时,可能已经约等于无了。
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你要说的重点,都印在包装上,包括标签、纸箱、单页、海报上。
白纸黑字,直达用户,可以保证无论经过多少环节,始终保持原来的强度和准确度。
我们企业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拿出产品,却需要另外解释我们能省油5个点,我们换油周期长达8万公里,我们能减少磨损……
我就奇怪,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印出来,而是要靠口头传递?难道你企业强大到,能靠销售人员一个个的面对用户推荐了?
但问你“这个机油怎样”时,你只需要回答一句,“历久如新”,甚至直接把产品命名为“如新”,这样,用户可能连问都不需要问了。
回顾下,为什么纳米、陶瓷、石墨烯机油迄今没有成功的品牌,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总结出“有穿透力”的文字,故作神秘的技术,靠着口头传达,一层层的过滤,用户也就不会感冒。
你要时刻记住,用户是离你最远的。如果卖点、说辞,不能规范统一,最后,只能无声无息的传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