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确定一个正在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列出解决该问题之前、之中和之后的事情。笔者曾看到一个给慕思设计床的例子,从常理的思维来看,床的功能单一,就是休息和睡觉,但床有三个使用场景,分别是睡前、睡中和睡后。
睡前,我们有三四小时在床上刷抖音、看微博、看书、听音乐等,这张床能用最好的灯光、最好的姿势,智能地配合我们去娱乐吗?以前的床是不可以的;
睡中,希望这张床能够监测我们的睡眠数据;
睡后,要去看看昨天有没有起夜、身体状况是怎样的,甚至是体重怎样。
再举个例子:
假设你有一个可爱的宝宝,每天早晨你都需要与他一起吃早餐,还要帮助他穿衣、洗漱,并且让宝宝在精神上也准备好开始新的一天。列出宝宝早晨的旅程,在他醒来之前、醒来期间及醒来之后会发生什么?
醒来之前:
你首先醒来,不叫醒其他家人;
做自己的事情:洗漱、锻炼、准备早餐等;
准备叫醒宝宝。
醒来期间:
宝宝醒来:拥抱,制订今天的计划等;
刷牙、洗漱、穿衣等。
醒来后:
一起吃早餐;
打扫卫生,保持清洁;
开始活动:亲子互动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分步骤了。继续上面的示例:你首先列出了每天早晨做的事情,如洗漱、喝水、吃早餐等。此时,你可能会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宝宝醒来之前的事情。这个步骤并没有包含你的宝宝。因此,你需要将其归为一个步骤。一旦完成了客户旅程,你就可以查看每个步骤,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你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改进流程:
关闭卧室的门,减少噪声和光线;
前一天晚上把你的早餐材料准备好;
使用塑料碗和勺子,这样可以减少进餐时的噪声;
手机充好电,因此不必通过电缆、插头等发出噪声。
一旦有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就可以改善你的客户旅程。你甚至可以添加一个新列,例如“前一天晚上”,你可以列出前一天可以采取的措施,以使你的早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