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在某些特定的工作场所美誉度较差。实际上,SOP在定义一系列完善公司已完成的最重要事项的规则和指导方针的方式时,能够成为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你致力于持续改善,定义一系列的SOP应该是你所最需要去做的事情之一。
了解熟悉一个新产品的过程其实是有很重要的目的的,每一个IE都必须带2~3个机种,之前笔者带的机种都是师傅原来的机种,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所以不需要去做什么标准工时、SOP、排车图了,可能唯一要做的是依据产能的不同改变人力配置。那么,面对复杂的产品,怎么去拆解工艺、怎么去测量标准工时呢?
笔者一般是这样做的:
首先,一般设计部门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或者客户提供一个样品,笔者把会议室租下来,依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决定后续拆解工艺的时间长度。一般至少租一天会议室,这样不会有人来打扰,笔者能很安心地做这件事情。另外,笔者把摄像机拿过来录像。有人可能有疑问了,为什么要拿摄像机呢?有些复杂的产品,零件可能超过几百种,一旦拆解下来,可能出现不知道哪个零件在哪个位置的情况,所以必须把拆解的过程录下来,可以进行回看。
其次,由于产品的复杂性,笔者必须每拆解一个零件,就记录下这个零件及数量。按照当时我们IE所学的工艺流程图,用工艺流程图把它记录下来,这样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了解整个产品。拆解的过程必须要记录!
最后,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熟悉产品的过程,因为只有拆解了才能依据产能的需求去安排工序。哪些工序可以合并,哪些工序可以取消,哪些工序可以简化,运用ECRS原则安排工序。
在这个过程中,班组人员的安排是怎么样的呢?这也是我们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在其他公司,IE其实并不负责产能这一块,可能有改善提升产能的要求,但是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多少,好像都是生产部门的事情。笔者所在的公司恰恰相反,业务部门接单之后,把客户需求量和交期要求转交给生管部门。生管部门依据业务部门的需求量和交期要求计算出每天需求多少,然后生产线如何做到这个订单量,然后转交给IE组。IE组去安排人力、设备。
比如业务部门需求订单量为50000个产品,需求交期为10月20日,假如生产线生产时间为5天,那么,每天需生产10000个产品。怎么来生产这10000个产品,需要多少个人力来生产,这不是生产经理或者班组长说了算的,是 IE计算出来的。依据客户节拍需求量计算出每天生产10000个产品,需要多少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需求多少人,IE制作出人力配置表后发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只需要按照IE安排的工艺流程图进行排线即可。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产能是可以达成的。
所以,能不能完成目标产能,不只是生产部门的事情,IE也有很大的责任。当然,车间400多人是可以随意调动的,当这个班组人不够的时候,可以从另外一个班组调,这样就减轻了班组长的压力。班组长能够用心去做好产品质量控制的问题。
说到质量控制,我们先聊一聊换线。每个公司都会遇到换线的问题,从一个产品切换到另外一个产品,大多公司换线的过程都是班组长一个人完成的。这样来讲,换线时间就过长,浪费很多时间。大多企业没有仔细去分析这一点。
那么,我们公司是如何进行换线的?在换线的过程是怎么进行质量控制的呢?
一般几点开始换线,IE、PE、TE、车间主任都是非常了解的,也会在车间现场看板上写得很明确,让所有人都来关注换线的这条线。确定了换线时间点后,IE、PE、TE、车间主任都出现在流水线上,IE去辅导人员配置、SOP作业内容问题,PE去预防出现质量问题,TE负责架线的问题,车间主任负责协调人员安排问题,班组长把物料安排、人员工序安排都做到位后,就开始进行生产。
这样做的目的是压缩换线时间,并行作业分工协作,解决了换线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换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另外一点非常的重要,我们公司IPQC不是负责抽检产品的。首件的检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剩余的其他时间,IPQC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去看员工的操作动作。因为质量问题需要预防,而不是一直去检查,所以,IPQC需要去检查员工是否按照SOP描写的作业操作动作进行操作,去教导员工按照SOP进行作业。这点与很多的公司都不同,因为太多公司的SOP是一个摆设,作为客户验厂时的一个参观要素罢了。当你走流水线时,发现IPQC正在拿着SOP查看员工操作动作是否规范的时候不要奇怪,这件事情是非常的重要。
毋庸置疑,写一个好SOP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你能够写出真正有意义的材料之前,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一旦你这么做了,你会发现,只要所有人都遵守这些政策,会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如果不能经常保持稳定良好的质量水准,你的公司就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改善。如果你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会很难实现。偏离最佳的一系列步骤,是输出质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非常简单,就是要确保公司的所有规章、制度,都以简明的方式明确地定义和记录下来。
你可能还需要在现场去设置一些流程以更有效地验证输出质量,SOP也可以帮助到你。一旦所有人都真正地知道如何验证结果是好是坏时,就不应该为糟糕的表现进行辩解。
对于SOP最常见的误解,就是SOP限制了创造性,使得一切显得枯燥无味。有些公司害怕执行SOP,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实际情况事与愿违,SOP的概念会使得公司对创造性的输入不够开放。其实一旦SOP就绪,你可能会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分享他们对当前事务状态上的输入,你会看到来自全体人员更多的改善建议。
企业在持续改善实践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一旦公司开始表现得非常好,有大量新员工加入时,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这会很有问题,而且是一个长期严重削弱公司生产效率的问题。
如果工作是基于SOP,新员工将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工作中,因为一方面他们将轻而易举地得到所有必须的培训材料。另一方面,他们能更容易地从他们的同事那里得到建议,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同一页上讨论如何做特定的事情。
你将避免“怎么样去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的标准问题,并避免试图与其他人就标准问题进行争论。反过来,SOP可以极高地提升企业的士气,为提升生产效率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毋庸置疑,当所有的事项都标准化时,发现特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往往会更加容易。你没必要去玩可怕的猜谜游戏,试图搞清楚为什么某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而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跟踪执行的步骤,以及哪些步骤是如何偏离标准流程的。在这种情况下,SOP可以成为一个为公司做非常多事情的强有力的工具。即使,你的组织里面当前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你也应该明确地考虑实施SOP。
SOP是提升公司生产效率最好的方法之一,并且确保公司朝着持续改善的方向前行。如果应用得当,SOP完全可以改变流程的执行方式,并确保你的公司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偏离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