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向老板偷学决策——发现问题并寻求有效措施的决策阅历积累

作为老板,针对问题找出答案,然后拍板,这些很简单。然而,针对哪些问题?如何找到这些问题呢?们前面介绍过市场专员是啄木鸟,但那是“员”干的活,作为管事的“长”,我们离做老板又近了一步,如何学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全局性的问题呢?

我在念MBA时,有一位老师讲道:“总理的工作也不是很神秘,也是“看报表掌握大势,走基层掌握实情。”

自从实行市场经济后,每次经济工作会议都有几个宏观控制指标是必不可少的:一是通货膨胀率,关乎货币、投资与物价稳定;二是就业率,关乎消费能力与社会安定;三是固定资本投资规模。国家根据这几个指标,有效地控制经济运行。

【分析】如何从细微处发现全局性问题 ——掌握“一看报表、二走市场”的窍门。

销售总监如何发现全局问题?如果公司总部管理几十个分支机构,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如何对销售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呢?我认为有必要在日常的流程管理之后,对三个重要的市场控制要素进行分析,一是销量,这是硬道理;二是费用,这是利润的死敌、生意的根本;三是商业库存,这是判断虚假繁荣与市场实际需求量的试金石。

如何分析这三个要素?看报表判断异常,走市场提出对策。

不会看报表,就不配当老板!提示:那些不懂看报表、害怕看报表的人要记住:报表只有拿在懂的人手上才有作用,报表的分析办法有以下三类。

一是动态分析。

比如,销量用环比及同比指数,即与去年同期、上一个月或上一个考核期相比,销量是升、是降?升,奖励多少?跌,处罚多少?如表7-1所示。

表7-1动态分析表

六个核桃

3月销售额

2月销售额

环比(%)

去年3月

同比(%)

蓝罐

12亿元

10亿元

120%

7亿元

170%

高考季红罐

3亿元

2亿元

150%

1亿元

300%

蓝罐产品,本月比上月增长20%,属于正常增长,但是比去年同期增长70%;说明今年比去年的市场形势有较大的改善。红罐产品,3月接近高考,比2月份的销量有50%的大幅增长,更令人欣喜的是,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倍。说明在高考季推出红罐(俗称状元红)的季节性产品,从战略上,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人造”小旺季。

如果是费用分析,则反过来,升了要罚,降了就奖。根据动态数据,还可以对专项费用进行投入产出对比分析。

二是结构分析。

某办事处商超、药店渠道销量(费用)各占多少比例?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各占多少比例?各产品、各品种占总销量的多少比例?每月、每季度占全年多少比例?广告媒体、地面促销费用各占多少比例?

结构分析为二八原则及木桶原理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比如,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结构对比分析,把资源集中在起量季节、起量的市场,这是二八原则。通过结构分析,把淡季搞活,把周边开发起来、把团购做起来,寻找增长点,这是木桶原理。如表7-2所示。

表7-2 结构分析表

六个核桃

全国销售额

冀鲁豫销售额

占比

苏浙皖销售额

占比

其他省区销售额

占比

蓝罐

100亿元

60亿元

60%

28亿元

28%

12亿元

12%

高考季红罐

20亿元

15亿元

75%

3亿元

15%

2亿元

10%

大家分析一下,六个核桃的核心市场是哪些省份?周边市场是哪些省份?外围市场是哪些省份?为什么红罐的高考季产品如此分布,说明产品处于什么阶段?

三是排队分析。

用绝对数进行经销商排队、子公司排队、办事处排队、业务员排队、各产品销量排队、费用排队,用相对数进行计划完成率排队、费用率排队。排队是考核的重要依据,除了奖惩外,还可以分析名次的变化幅度及原因,即使考核期内的每月排名与奖惩无关。

不去走市场,就不会当老板!

只看报表还不行,报表是果,因在哪里?对因的判断就要靠思想了。

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让我们再次牢记老人家的教导!于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市场永远是对的!脑白金的老板史玉柱,登上了最高的山,又辛苦了两年,深深地扎入市场,坐普通火车、住招待所,与城乡的大爷、大妈促膝谈心,才成就了新产品的横空出世!

市场深处有最鲜活的,报表上无法体现的信息。比如,公司三令五申要实施的策略,原来到了某县、某镇变成这样了;某个我们冥思苦想的好策划,原来竞争对手三年前就做了,只不过是人家实力小、动静不大而已。

一些新策略,很难实行,上面的人硬压下来,大家“敢怒不敢言”;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如争取大卖场好的陈列位置、开发有价值的周边客户等,都需要因地制宜地处理。

经常深入走店,还可以看见很多药,都统一打着“999”的字样,整齐有序地摆在一起;走近一看,原来是“666”。有时看见一款饮料很普通,仔细一看,印着“可口可乐”出品的字样,顿觉得有点意思;有时候看见一个广告,觉得平淡无奇,到最后的5秒钟,定格在“P&G”,马上又觉得意味深长。这是经常走店的人在柜台边、电梯里、旅馆里经常迸出的“思想”火花,这种总品牌为新产品和新广告背书的现象值得注意。总之,深入市场付出的是辛劳,收获的是明天。

我坚信:伟大的战略必定来自市场一线!

老板找出全局性决策问题的方法:看报表,走市场。

因为决策是做老板管大事的第一项基本功,我们再就这两个问题深入思考一下。

一定要重视报表——用看小说的心情看报表。

报表让我们看到前一段时间经营管理的结果。在业界有句俗话:“会计是商业的语言,统计是决策的耳目。”意思是在现代的大型商业活动中,不懂会计是不敢开口说话的,因为一开口就要讲到投资回报率、成本核算、现金流等。决策越来越量化了,没有统计数据做基础,决策就像闭着眼睛、塞着耳朵拍板一样,可见统计的重要性。统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分析结果就是报表。

市场如战场,指挥我们市场大战的“地图”就是报表。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吴士宏女士,以前是护士,后来自学大专外语,她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总裁的秘诀之一就是“用看小说的心情看报表”!

地图,是对地形的抽象,对指挥员系统思考、运筹帷幄提供了可视的浓缩载体。报表,是对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抽象,有了报表,我们一眼就看穿了很多问题的表象。

经验:我走市场,一般先不听大区经理汇报。因为做营销的人口才都很好,他们都会把对自己有利的、能体现自己功劳的部分突显出了,做得不好的、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就轻描淡写。

如何设计报表?

报表有用来做进度动态分析的,有做结构分析的,有做排队对比分析的。

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报表体系一般比较完善了,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为了一个目的,自己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临时报表。首先把要掌握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列出纵横两个维度的科目,一张实用的报表就设计出来了。

如何使用报表?发现异常!

使用报表是管事的人和做事的人的重要区别之一。如果你是初次管事,一定要适应这一变化,要过这一关。当你每次讲话都带有报表上的数据时,别人就对你刮目相看,以前和你同一级别的人,慢慢地也对你从不服气变为默认了。

以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使用报表的习惯,现在管理活动复杂了,报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使用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窍门就是看异常数据。

异常的对立面是正常,你想发现异常,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正常。所以,各个指标的正常历史数据要烂熟于胸才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吴女士一样,经常“用看小说的心情看报表”!体现在报表上的异常数据,已经是前一段时间的结果了,有问题就要解决,解决的前提就要找出原因。除了侧面了解情况外,一些重大的问题,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就要“直击现场”。

一定要亲临市场——“用走亲戚的心情走市场”。

走市场,我们会发现造成报表异常的真实原因。“用走亲戚的心情走市场”,发现“报表背后的故事”,就是我们怀着收获快乐、解决问题的心情去现场,这与市场专员去现场发现问题不太一样。那么,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现场呢?

我们以快速消费品企业为例:

(1)如果某地市场进度失常

如果销售考核的计划完成情况的报表出来了,你设一个“跌停板”的警戒线,比如,下降10%是红线,过了红线,就要亲自查看一番了。

下降的原因通常从这几方面去找:

经销商的原因:当月销量大幅度下滑,顺着经销商不打款这条线索往下找,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经销商资金短缺,这时候就要鼓励他想办法融资,保证正常运转;有可能他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要在能力范围内帮他一把;也可能是他转变了品项的经销重点,你就要善意地对他提出警告,暗示他你可能要找新的经销商。

营销人员的原因:如果不是经销商的原因,通过经销商的抱怨和自己的观察,要看一下是不是厂家派出的营销人员的原因。比如,他们和经销商有矛盾,你要找到矛盾激化的根源。如果是他们偷懒、管理不力,你就要处罚他们;如果是他们兼职做其他工作或另有所图,更要及时处理。

竞争对手的原因:看看有没有强势的竞争对手杀进市场,很多竞争对手总是先在局部市场发起冲击。

消费者的原因:这是最可怕的原因,比如,市场购买力下降,市场不景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是市场有更新换代的替代品出现,就要及时买到这个新产品的样品,让公司研究人员采取措施。

(2)如果排名有变化

不要小看排行榜的作用。同样,你也设立一个名次下降的预警线。比如,名次下降两位以上,或者说连续三次都排在最后,就要及时“报警”!对于名次下降,除了找原因,末位淘汰制是对付养尊处优的“老油条”的最佳办法。公司历史越久、市场越成熟,这个办法越有效。

(3)如果市场格局有变化

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稳定的市场、上升的市场、下滑的市场、空白的市场。

如果稳定的市场变成下滑的市场,连续下降三个月,你一定要去找原因,如果是大面积、全局性的下降,你就要伤脑筋了!

走市场有几个必须去的地方:

当地的批发市场:虽然现在批发市场的功能萎缩了,但是里面有小企业最新的产品信息,因为这些小企业没有实力进大卖场。同时,还有老产品的最真实的价格情况,因为批发市场的价格决定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如果价格体系有问题,商业网的稳定就有问题。

当地最好、最大的卖场:这里,可以看到各大企业最先进、最新鲜的促销手段。促销策划是竞争幕后最专业、最辛苦的创造活动。一个活动,不管它在背后策划多久,最终都要在市场终端表现出来。只要在终端用了,对方辛苦三个月、半年策划出来的东西,你看半小时就学会了。

当地经销商的仓库:不看仓库等于不看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库存是最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指标之一。比如,有些经销商连续几个月打款发货,但是货都压在仓库里,到时你还得帮他们处理退货。有些经销商连续几个月只要一点货,而市场又不饱和,原来他们在拿到总经销权后,为了牟取暴利,居然自己去找假冒厂家。

【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与专题研究,我们知道决策并不神秘,而且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风格。管理学告诉我们,决策只有满意,没有最好。

分享:决策风险计算法。

决策风险=成功概率的N次方(N=实施步骤的次数)

我们知道,决策的博弈模型有七八成把握时,就要抓住机遇、大胆拍板了。也就是说,还有两三成的风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当项目往前推进时,我们就要面临第二次、第三次的调整、修正性决策,这一系列的决策形成一条决策链,需要不断地修正很多东西。否则,有七八成把握的事往后推进到第三步,成功概率0.8的3次方就是0.5了,也就是说,到决策链的第三环,我们如果依然固执己见,项目就变成赌博了。

所以,好决策越简单越好,最好的决策是一步实施到位。如果你的决策要通过多步实施,那么第一次决策之后,要不断地看报表、走市场,不断地调整策略,每次决策调整都要当作新的决策慎重对待。这样,每调整一次,风险就降低一些。

你不要以为这是讲故事,有多少上亿元的“三拍”项目就这样停在那里;原因就是:一拍:决策,“拍脑袋”,就这样,没错。二拍:执行,“拍胸口”,我保证,没问题。三拍:搞不下去了,“拍屁股”走人。

那种花高价请策划大师出几个金点子,花重金请咨询公司做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的事情,最好不要出现在我们身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对决策的最好总结。

【作业】

练习一:如果你是销售管理人员:

(1)你常用哪几张报表?

(2)你有没有好几天不看报表心里就发慌的感觉?

(3)你多久走访一次市场?

(4)你通常是带着什么问题走市场的?

练习二:

(1)多交些其他企业的朋友,听他们讲自己企业的策略。

(2)如果你不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人,更要交一些这个行业的朋友。因为这个行业的消费品最多,最懂得消费心理;这个行业渠道最复杂,最懂得销售操作,执行力最强;这个行业竞争最激烈,所以促销手段最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