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广:所有推广活动都有传播价值

推广是通过B端接触C端的过程,是从终端向消费者的延伸。

深度分销时代,推广有三大主要目的:

一是以促销为基本形态的推广,目的是扩大销量,多数推广属于此类;

二是消费者教育,比如新品推广;

三是以激活终端为目标的推广。

统一在推广老坛酸菜过程中,建立了“以推广为导向的销售体系”,对老坛酸菜的成功功不可没。一般的推广,“打一枪换个地方”,目标与销量直接相关。统一老坛酸菜的推广,通过“连续三次精确打击”,通过推广激活终端、建立终端信心。终端一旦激活,以后即使不再做推广,也能持续贡献销量。所以,以激活终端为目标的推广是高水平的推广。

移动互联的普及,让推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有推广活动都可以有传播价值。推广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终端的点,而是通过一个点的推广,传播辐射一个面。

如果说传统推广是“一对一”的话,有传播价值的推广就是“一对多”,影响范围更广,效率更高。比如,汾酒集团自2016年始,每年重阳节举办汾酒“封藏大典”,这场活动通过到场的经销商传播至终端和消费者,通过现场直播传播至C端,影响众多人群,一场“封藏大典”,销量数千万元,而且吸引众多粉丝参与,成为“封藏大典”藏品的收藏者。

从“一对一”的推广变成“一对多”的推广,这是社群的放大效应。推广对象有社群,推广活动有传播性的话,就可以通过社群放大。

怎么让推广活动有传播性?就是要让参与者成为传播者,比如,各种晒照片。在朋友圈,点赞最多的就是晒照片。

一场推广活动,参与者怎么才愿意成为传播者呢?大致有三个要素:参与感、仪式感、娱乐性(好玩)。

参与感

对于参与感,小米手机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参与感》中有精彩叙述: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形成参与感有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

“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

参与感的结果是获得感,获得感的欲望是炫耀。微信朋友圈的本质是炫耀,表达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参与、品鉴、体验,在参与中嗨起来,调动参与者的情绪。这个时候,就有强烈的传播欲望。特别是参与中获得的情绪,有更强的传播性。

仪式感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常见的具有仪式感的实践有婚礼、节庆等。

仪式感是留给人们的记忆,所以,自有照相技术以来,但凡有仪式感,一定会记录下这个时刻。而社交媒体的普及,不仅会记录下仪式,还会传播仪式,在朋友圈分享仪式。

江小白早期的推广,“约酒”是重要的推广活动。“约酒”有个重要仪式,即参与者拿着拍摄电影电视的道具照相。正是这个仪式感,让“约酒”有了传播价值。

崇尚产品主义的巴奴火锅,不仅追求产品高品质,而且在产品呈现上有仪式感。

娱乐性(好玩)

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通过喜怒哀乐使自己或自己和他人喜悦、放松,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

推广活动的娱乐性,是通过娱乐淡化商业,在娱乐过程中接受信息,达成推广的目的。

案例:江小白,让推广活动更有传播性

营销界熟知江小白的文案,但对江小白的地推则了解不够,而对于地推带来的传播效应则了解更少。

江小白的地推,早期是“同城约酒”,后期是混饮。

2011年,江小白公司成立。2012年3月,江小白推出一款清淡型高粱酒江小白。

2012年12月21日,一个被称为“世界末日”的日子。在这一天,江小白酒业邀请了上百名粉丝一起约酒,用举杯的形式说出“醉后真言”。

约酒大会的参与者一般都是一群不过度消费但喜欢精致时尚的80后90后群体,以及内心依然青春或渴望青春的70后60后群体。无关年龄、职业、信仰及地位的不同,只要内心渴望朋友、渴望交流,都是约酒大会欢迎的对象。

2013年12月,江小白约酒大会以“遇见江小白”的活动发起普通粉丝、路人担任江小白约酒大会形象代言人活动,并通过移动平台与朋友分享。本次约酒大会酒大会以“约酒”之名,将网络红人、知名乐团及1000余名江小白的粉丝们齐聚在一起,把网络狂欢的热潮延续到线下,创造了白酒情感体验上的另类奇观。

2013年的约酒,江小白约酒大会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和社区发起活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有9000余人通过网络提交报名资料。这其中,江小白在大渝网社区发起的活动征集帖,不到5天的时间点击量就超过16万次,报名人数超过300人。粗略统计,当天活动围绕约酒发出的微博多达上千条,转发7千多次,总评论近10万条。

2014江小白约酒大会同样是在重庆洋人街金色大厅举办,诉求是“拒绝都市孤独症”。由于前两届的成功举行,本届约酒大会报名阶段即有超过30000人报名。此次活动中,校花、机车、乐队、调酒、嘉年华、炫酷的舞台效果,无一不是约酒大会的亮点。互联网的发展,让孤单不断在都市人群中蔓延,而这次约酒大会旨在为孤单人群策划了一次逃离孤单的机会,千人一起在热闹中狂欢,在约酒中逃脱孤单。

无论是主题设定,传播发起,现场参与互动,分分场联动,活动传播,都是一场基于互联网的传播。

“用酒换故事”是江小白小酒馆全国巡演的主题。

在小酒馆活动中,江小白推出了自己的混饮系列——“江小白MIX”系列。其中三款“官配混饮”——“ONE PAIR”(天生一对)、“N.D.A”(NEVER DRINK ALONE)、“X-DRIVER”(老司机),如图6-3,为大家带来了独特又惊艳的喝法。

图6-3江小白MIX”系列三款“官配混饮

在活动环节,年轻人还可以进行混饮DIY。观众可以用江小白做基酒,根据自己的个性偏好加入代表“勇气(冰红茶)”“矛盾(西瓜汽水+柠檬汁)”“偏执(咖啡)”“真实(水蜜桃软饮)”和“自由(蓝莓果酱)”的元素,搭配多种混饮材料,混出自己喜欢的味道,如图6-4。

图6-4 混饮DIY

混饮、认领情绪、用酒换故事,DIY,江小白推广中的这些要素,不仅仅为现场推广服务,也为传播服务。毕竟,现场体验的人不多,但传播是可以到达更多人的。

案例:消时乐,让地推变成传播的起点

2018年,消时乐在原来礼品渠道单轮驱动的基础上,同时启动餐饮渠道,双轮驱动。

餐饮渠道很难做,因为饮料的客单价小,地推不划算。但消时乐感到,消费者在餐饮场景消费时间长,有互动机会,是地推变传播的好场景。所以,餐饮场景的地推,从做销量、教育消费者变为“餐饮是发起传播的起点”。

按照小米参与感的三个战术原理,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采用以下方式传播:

第一,通过泛品鉴,让消费者认同产品品质。

第二,通过娱乐道具设计,让孩子、女性主动参与娱乐活动。

第三,通过仪式感留下传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