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念未生的刹那

但是,我们的心是什么?它肯定不是我们胸膛里面这拳头大的肉团儿。有些人得了心脏病,去换一个人造心脏或别人的心脏,他同样能够活着,他的这个能思能想的“心”,并没有因为换了心脏而成为别人的“心”。

那么,这个心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呢?如果你对一位古代禅师提这个问题,对不起,碰到厉害的就会打你一棒、给你一巴掌;温柔一点的,也只给你一个字:参!他不是不想告诉你答案,答案就在他给你的棒喝当中,只是他没有办法正面回答你。如果勉强回答,只能说这个心啊,它什么都不是,哪里也不在;换一个说法,它什么都是,无处不在。但是,这个回答对你有用吗?

我们想一想,我们的一切生活、一切经历、一切创造的源头,都是从哪里来的?从心上来的嘛。怎么去体会这个心呢?只能从当下这一瞬间去体会。因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从当下这一瞬间过去的;而未来的一切,也都是在当下这一瞬间变为现实的。说白了,过去是不存在的,因为已经过去了,没有了嘛;未来也不存在,因为还没有来,还是没有嘛。那么,唯一可以体验到的,只能是当下一瞬。但是,这当下一瞬是不会听从任何人摆布的,它马不停蹄地变成过去,又马不蹄地吸纳未来。所以,《金刚经》里面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未来都不可得,那么当下一瞬你抓得住吗?抓不住!当你伸手一抓的时候,它已经成为过去了;而未来呢?还没等你伸手去抓,它又已经变成了现在,同时又隐入过去。

所以,我们要确立这样的信念,永恒的、不可得的、无处不在的当下一瞬,就是我们的心之所在。它就是现在,就在我们讲堂的这一瞬间,就在这个空间的、时间的交叉点上,这就是心。注意!就在此刻、当下,就在你的脑门上!不要动念……大家有体会吗?佛教所谓的“心法”,离不开这当下一瞬,千经万论说白了,都是围绕着时间、空间交叉的这当下一瞬在谈;孔门心法,同样是离不开这当下一瞬。大家好好体会它,好好认识你心中一念未生的刹那,它就是你的心源,就是你的根本所在。

过去庙子里经常挂这样一副对联:“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毫端”,它说的什么东西?说的就是“中庸”这两个字嘛!“十世古今”,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古往今来的所有时间,都始终不离当念,不离我们当下一瞬、当下一念。一切时间都是在当下这一瞬中过去的,我们从小到大怎么成长的?都是一瞬、一瞬、又一瞬,就这么过来的。除了这当下一念、当下一瞬,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庸”。“无边刹土”,空间概念嘛!为什么自己和外部世界没有一毫一粒的间隔?因为这当下一念,可以抵达无边刹土的任何一点,可以在大千世界中来去自由,这就是“中”。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个时空中的交叉点,就是我们当下一瞬、当下一念,然后确定它、牢牢抓住它,就可以说你对“孔门心法”有点感觉了。但是,怎样把这种感觉固定下来、扩大开来,让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它成为我们在人世间“修齐治平”的最佳工具,这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学习、一步一步地践行。

上面是我们从“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入手,进行的一个引申和发挥,最重要的,是要体会这当下一念。我们当下在做什么?我们生命中展开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当下一念中起作用,都是以当下一念作为表演的平台。所以,认识当下这一念,把握当下这一念,你就能把握你的整个人生,把握你的整个世界。

有了这个体会以后,我们再看下面的文字,乃至学习整篇《中庸》,相应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