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业务员跑了两三个月没效果,老板舍得,但请个实战的老师,有针对性的提炼该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行实效培训,老板舍不得。所以,业务员出去以后,还是按老一套方法:“老板你好,我是XX企业的,请多多关照”、“老板你好,最近生意怎样,还好吧”等话术进行拜访,而对经销商应该怎么操作市场、应该如何超越对手、自己的品牌产品对该经销商的市场竞争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等等,业务员根本就不知道。
在这种沟通的氛围下,对于一个每天都要和三五个业务员打交道的经销商来说,老一套的说辞又怎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实例回放——您的公司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A:业务员来到经销商面前,面带微笑打招呼:“老板你好,我是XX公司的,请多多关照。”
经销商:“XX?没听说过,你们什么价格?”
业务员:“我们价格很实惠的,才XX。”
经销商:“就这个价格还实惠,你们的价格太贵了,我们这里卖不动的。”
业务员:“老板,这个价格真的不贵,你听我说啊……”
经销商:“算了算了,我没空,你到别家看看吧。”
业务员倍受打击,灰溜溜地离开了。
B:业务员来到经销商面前,面带微笑打招呼:“老板你好啊,这个店(公司)搞得很不错啊,最近生意怎样?”
经销商:“最近还可以,你是做什么的?”
业务员:“我是XX公司的,听说你做得不错,今天特意过来拜访你。”
经销商:“哦,XX公司?你们什么价格、有什么支持?”
业务员:“我们价格很实惠的,才XX,另外支持力度也是很大的?”
经销商:“你们的价格太贵了,没有优势。”
……
业务员又受打击,再次灰溜溜地离开了。
于是五六个业务员跑了两三个月,公司每月浪费两三万元,不但花了数十万元在市场交了学费,而且还错过了招商的最佳时机。当然,造成业务员没业绩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公司的营销模式老套化。笔者在多次培训时曾问过业务员一个同样的问题。
一个经销商跟你签订合同前,他对加盟你们公司能不能赚到钱,现在知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还跟你们合作?
因为他对你们更有信心!
那怎样才能让客户更有信心呢?客户的信心离不开品牌、产品与营销模式的竞争力、离不开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有思路的企业会让“电话营销、会议营销与上门拜访”海陆空配套工作,会提供《品牌竞争手册》、《经销商引导台词》增强业务员的说服力。去年江苏世纪阳光太阳能通过“河南、江西、河北、山西”四大战役迅速开发了一百多个县级经销商,靠的就是多方面的配套工作才取得如此良好的业绩的。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在“多兵种配合作战”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公司还让业务员只带本画册、带点名片去“千里走单骑”,这种业绩如何听天由命的模式,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出去跑的人越多,费用的浪费也越多。
孝明感言
营销学上有个原理叫“熟练性无能”,即一个员工对某个行业非常熟练、对自己的岗位工作也很熟练,但他就是做不出业绩。因为面对客户越来越强的“免疫能力”、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他找不到突破口,并习惯于吃老本、习惯于用经销商已经听过千百次的老套路、老方法去进行洽谈,所以工作“熟练”但业绩“无能”也就成了自然现象。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业务员进行新的营销技能的培训,不去提高他们的销售技能,不给他们提供新的营销思路与切入点,让很多人去跑业务而不是让有用的人去跑业务,人的数量与浪费的数量也就成了正比。
解决方法
要解决销售人员“熟练性无能”的现状,离不开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口的引进,而引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突破口,既可以内部集思广益,也可以寻求“外脑”,当然,二者兼而有之是最好的办法。
因此,建立企业的“营销创新机制”,让企业不断有新的思路、方法、突破口流入,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业绩。
(1)建立销售人员月度或季度销售亮点汇集机制
在销售人员月度或季度会议中,加上一个销售亮点汇集机制,让销售人员把外面听到、学到的新知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提出一个既有新意又有可行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或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对得到大家公认的思路方法进行奖励,从而提高销售人员的营销创新意识与积极性。销售人员的心思聚焦在销售创新上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请实效营销专家进行培训
能称为实效营销专家的人自然会有专家的本领,特别是在营销岗位上既有着丰富的经验,又能在众多媒体上发表高深文章,同时还有着给众多企业培训经验的实效营销专家,通常都会有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企业只要叫对方传一份培训大纲并找几个自己关心的问题询问一下,就可以确定对方是否属于自己要寻找的专家。
至于培训费用,企业只要能少浪费一个业务员的费用,培训费用就全部出来了,特别是像笔者这类将营销策划与销售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的老师,其培训产生的价值自然会不少。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常年顾问式培训合作实施外脑培训,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企业的产品卖点、营销政策等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更具有实用性的营销培训课程。
对费用比较关注的企业,也可以联合本地其他的几个企业一同邀请实效营销专家培训,这样,既分担了费用,又可以达到自己引进新思路、新方法、新技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