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时代,信息不对称,资本分散,资源有限,对于能源的开发、输送、配电和售电的整个环节需要有较强实力的单位来统一完成,所以传统的电力公司承担发输配售用的各类角色。
由于身兼多重角色,而且一直处于卖方市场,能源供给商拥有市场上绝对的话语权,这必然导致能源开发能力不足、输送效率较低、能源供给和电能转化不足。而近些年来,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演进、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新型技术因素的推动,全球各大电力公司纷纷面临着亏损、转型、解体和破产的压力,而这些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能源需求面临持续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居民经济活动的增加,城市地区的能源和碳足迹将不断增长。根据IEA(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将比2013年水平增加70%,碳排放将增长50% 。
特大型城市本地能源资源匮乏,是典型能源输入型地区,主要依靠跨域平衡实现能源供需匹配。2015年,新加坡、天津等城市能源对外依存度分别为99%、70%。
此外,城市环境容量有限、经济相对发达,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对于推动电动车、智能建筑、可再生能源、电能替代等技术应用及相关政策机制创新积极性高、成本负担能力强。
这些都为城市能源供应商的转型提供了外部驱动力。
2、技术升级对于城市能源供应商带来的机遇
作为配网拥有者的电力公司,在思考转型升级时,更侧重于智能配电网延伸的理念,通过利用柔性直流技术升级改造现有配电网,建设拓扑 建设拓扑灵活、潮流可控的多源协同主动配电网,支持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和充分消纳,实现与智能微电网的协同互动,提高用户的电能智能和供电可靠性。
此外,为了消纳更多的能源类型,天津电力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中,综合各种形式可控负荷,实现不同类型的能源转换、不同能源承载方式转换的多能互联能源网络,实现信息能源深度耦合,同时探索能源运营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应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趋势,电力公司以城市能源互联网为纽带,实现清洁能源全消纳,并开展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三联供、智能用电互动、配用电大数据公共服务、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等为主题的多种能源服务内容,构建高密度能源流、高互动信息流、高实时业务流的能源互联和智慧公共服务两大网络。
正是技术创新以及成本的降低,加速了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应用,例如可再生能源、需求响应、能源效率、能源存储以及电动汽车等。在多种市场行为的交互作用,以及电力和信息双向流动的影响下,配电网将会成为相互关联的智能互动平台。为此,天津电力公司加大电网投资、提高经营支出,将分布式资源整合起来,并打造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电网项目。
3、多重身份促使城市能源供应商更加直面竞争
新技术让消费者成为电力生产领域的积极参与者,或者可以称他们为身兼能源消费、生产和贸易多重角色为一身的“产销者”。因此,电力公司应该把消费者放在公司运营的核心位置。同时,新的创新型服务提供商也将进入市场,从而使电力公司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