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翻到既济卦的卦辞看,是“亨,小利贞,初吉终乱。”这个还是不圆满啊!我们现代人的欲望都很大,估计都会不满足于这个“小利贞”,在小事情上还不错,那大事情咋办?我们都是办大事的人呢,现在捡垃圾的人,也都想捡成个垃圾王呢!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初吉终乱”在那里噎着你。还不如打个乾卦,来个“元亨利贞”,这多爽啊!为什么既济卦每一爻都是又得位又得中,反而“利”得比较小呢?这就说明在判断易卦时,还应该有一些参考指标。所以,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个概念,叫做“乘承”。《系辞》的这句“刚柔断矣”,还要通过“乘承”才能判断这个卦是好还是不好。
简单地说,乘就是乘坐的意思。刚乘柔,就是阳爻坐在阴爻上面;柔乘刚,就是阴爻坐在阳爻上面。承就是承担、承受的感觉。其实这个“乘承”只需要一个就可以了,刚乘了柔,柔一定就会承刚;反之柔乘了刚,刚一定是承柔。所谓“刚乘柔则顺,柔乘刚则逆”,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发号施令的人有主见、有决断,而处于下位的人也不七拱八翘,是很顺从听话去做,事情就能顺利。如果处在上面的人性格优柔寡断,左右不定,处在下面的人却性格刚烈,一意孤行,那一起做事情就会不顺,就是逆。这样看来,既济卦的初爻和二爻之间是柔乘刚,二爻和三爻之间又是刚乘柔,发展到最上头又是柔乘刚,结果就不太好。所以既济卦的卦辞说“初吉终乱”,就是从“乘承”上判断出来的。
我们做一件事情,打出了一个既济卦,虽然整个感觉不错,但是要看是哪一爻在动。如果动在中爻,就比较好。如果位置不好就要小心,往后走就要注意变化。《易经》的卦,都不是死卦,是要指导人具体怎么做的。如果打到了这个卦,会看这个卦,我们在应对事情的时候就有了处理的方法,对比较吉祥的部分就尽量发挥,对比较不利的部分想办法尽量避免,所以要活学活用。
我们这里讲了判断卦爻的几个基本原则,就是得中、得位、乘承的道理。“刚柔断矣”,就是要用这些方法、原则来判断。《易经》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有卦辞、爻辞,那些卜卦的专业人员会花很大的功夫把这些都背下来,我们一般人却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呢?照样可以打卦,虽然记不住卦辞,但可以通过对刚柔位置的判断,看其是否得中?是否得位?是乘刚还是乘柔?这样就可以对一个卦象做基本的判断,看它到底吉与不吉?看它变化的路线是否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看其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计划、符合自己的要求?这就是对“刚柔断矣”的感觉。
这一段对于学易是非常重要的。我把这些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了,不像一些易学大师藏得很厉害,一到关键地方就说得天花乱坠、似是而非的,让你顿时觉得这个东西风云莫测、深奥无比。其实,这些原则都是很简单的,是符合我们的基本常识的。所以,《易经》是易嘛,应该是容易学习的经典,都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并不是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