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环节是我们绩效管理试运行和正式实施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如图3-1所示。
图3-1绩效管理正式实施的五个环节
(1)签署绩效合同。绩效计划的制订从公司的最高层开始,明确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确定总经理指标,然后将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到事业部及部门,最终落实到个人,并签署绩效合同。
(2)绩效实施。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辅导,协助其共同完成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3)考核。对被考核人的工作业绩做评定。考核的时候,定量考核指标的分数是计算出来的,而定性指标的分数是评出来的。
(4)诊断与反馈。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导,对绩效考核体系本身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绩效管理对于个人来说,是能力的提升和绩效的改善,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文化。
(5)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的运用,是根据制度来的,是整个绩效管理实施的一个环节。在进行绩效改善的时候,应该有一张有关绩效改善的表格,如表3-5所示。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表3-3来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工作的一个指导。通过绩效改善表,让公司的管理者和被考评对象明白,绩效改善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绩效改善表,是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一个必备的工具。
表3-3绩效改善表
正式实施之后的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绩效管理正式实施后的流程
说明:
1.第一列为参与绩效考核的五个角色,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是绩效合同签订的主体。
2.执行期间,被考评对象要继续完成他的工作,考核者进行考核的数据搜集与辅导等。
3.考评评价期间,上级主要从事定量定性指标的计算和打分。
4.上级打完分之后,下级如果有不满,就可以进行申诉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能形成结果。
5.绩效面谈:后文专题介绍。
6.如果被考核者还是不满意,或者不愿进行绩效面谈,可进行考评申诉。
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指标库和绩效合同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指标库和绩效合同在概念上有什么差异?
首先,指标库指的是被考评对象所有可能考核指标的集合,把这些指标放在一个表里面就叫指标库。绩效合同只是当期为了实现战略重点,针对各个考评对象的考核指标。
其次,指标库里面不包括目标值,但是绩效合同里面必须要包含目标值。在绩效合同制订的过程中,目标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