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生鲜的竞争力,普遍看重三点:门店丰富的品项、良好的品质和高性价比。背后是供应链的压缩,而基地合作、源头直采是通用战略,依照品类的不同,压缩层级,提高通途总价值是超市的共性选择。
先看两组图片,如图3-1、图3-2所示.
图3-1这应该是靠门店员工打理出来的很好的生鲜
图3-2日资超市主要包装化的生鲜 (左) 美国的某家超市(右)
当所有的企业全部进行源头采购的时候,超市生鲜要超越菜场、夺回曾经的人气辉煌,靠什么?
今天,除了看到市场排浪式的风光之外,在一二线城市,面临激烈竞争和饱和化分流,即使永辉、大润发包括一些日资超市,日子也很难过。以无锡来说,如果去现场,永辉有两家过的很惨,以品质为强的礼阁仕、OLE日子都并不好过。永辉代表了量大,是源头供应链整合的代表,礼阁仕则是品质高价的代表。从两类店在发达市场的表现来看,永辉略好,因为中低市场够大;高品质店则需要一定的市场规模,目前还是捡零购买偏多。
从这两个角度看,生鲜低品质不行,高品质不行,需要一个品质的中间阶段,我称之为加工生鲜。加工生鲜的本质是在常规的品种和常规的价格上,打造良好的品质附加值!而这些,需要大量的加工工作量和加工能力支持。
这很容易理解,如同菜场,虽然低效的生存着,但帮顾客打理、修剪得很好,给予顾客的是鲜度价值。就超市的运作模式来说,加工生鲜,却是一个需要全价值链条连动的过程,因此,建立生鲜加工中心,应当是重要的战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