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鼻孔出气

那么通过洗心、入密,最后达到的是怎么样一个境界呢?那就是“吉凶与民同患”。真正悟道的境界,真正得道的境界,就是这一句“吉凶与民同患”。

我们普通人学《易经》是为了什么呢?不过是为了趋吉避凶嘛!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为了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吉凶祸福,然后,遇到凶就事先避开,遇到好事情就赶紧往前凑。但是,圣人学习易道不是这个样子啊!他是要“吉凶与民同患”。佛教里面讲菩萨发心,发的什么心呢?“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啊!菩萨和众生是一体的,我们心头有啥悲伤的事情,他都能感受得到,众生心头有啥快乐的事情,他同样还是感受得到,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感觉。这和《易经》这里所说的“吉凶与民同患”,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是一个鼻孔出气。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古代圣贤,不管是中国也好,还是印度也好,甚至西方也好,都有这样一种精神,与众生同甘共苦。如果说众生的痛苦你感觉不到,众生的欢乐你体会不到,那么你怎么能够帮助众生呢?

以前有一个出家师父,私下给我看到过他写的发愿文,文字很长,但其中有两句对我震动非常之大。虽然是很多年前看到的,但直到现在还都历历在目。他在发愿文中写了“急入轮回,不求解脱”这么两句。一个人出家学佛求道,最终的愿望却是“急入轮回,不求解脱”。这是什么样的心态?在座各位也有学佛的,大家学佛求道,无非就是“为生死故,发菩提心,脱离轮回苦海,往生极乐世界。”大家无非都是出于这个想法。但是他就不出轮回、不求解脱!当时我一看这句话,非常震惊,真正感觉到一种行大乘菩萨道的悲愿。大家想想,释迦牟尼也入轮回嘛,他老人家凭啥要在印度生出来,作为王子还要去体验生老病死,还要在雪山修苦行,睹明星而悟道后,又要回到人世间来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入轮回,他就是不求自己解脱啊!实际上,你要是真心不求自己得解脱的话,那你当下就得解脱了!

我们看这句“吉凶与民同患”,与刚才说的“急入轮回,不求解脱”,其含义都是非常深的。大家不管是学佛也好,还是学中国古代的圣贤之道也好,首先这个发愿就不能小了,这个心量就不能狭窄了!佛教中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我们的心量要尽可能地广大,广大到和虚空一样,同时,还要“取舍因果细如针头”,我们做具体事情的时候,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细致入微,对于因果的取舍,就是针头那么点大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随随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