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组织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

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是在“一定方式”和“一定的目标”上,也就是说一个群体有一个大方向上的共同目标才可以称之为一个组织,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起合作,所谓合作也就是在计划过程中,如果能有比各自合作总和有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就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能力安排工作岗位、完善制度,使其效率最大化,即—协调,也就是管理。所以管理大体上说即协调,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以说组织是管理的载体。一个组织想要实现目标,就需要通过管理的手段来实现协调,实现效率最大化。我们说一个组织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就好像我们没有到达目的地一定是因为走错了路的原因。所以说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途径。

管理是一个群体演变成组织的表现,组织的性质又决定管理的方向。一个组织若没有管理,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做事,那就不叫一个组织。只有有了有效的管理,人尽其责,物尽其力才叫一个组织。所以管理是一个群体演变成组织的表现,即有了管理行为的群体才叫组织。而组织的性质又决定管理的方向。

总的来说,管理和组织关系密不可分,组织决定管理的方向,而管理决定组织目标如何有效的实现。

组织管理存在有一定的原则性,组织的5点基本原则:

1)​ 适度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也叫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上级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的下属的人数,对于班组来说,就是一个班组长组内的人员数量。适度管理幅度原则要求一个领导者要有一个适当的管理幅度。

与管理幅度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即管理层次,它是组织中职位等级的数目,一般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一般来讲,中高层的管理幅度4至8人左右为宜,基层的管理幅度10至20人为宜。目前企业很多的班组的管理幅度很多都超过30人,甚至达到40人,其实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组长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管理这么大的幅度的。

2)​ 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就是指组织中任何下级不应受到一个以上上级的直接领导,执行这一原则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切记多头领导,不要越级指挥;二是指挥要迅速、及时和准确。组长管辖的范围就是自己的组员,同时呢,一线员工的直接上级领导就只有组长一个人。

3)​ 分工与协作原则

分工与协作原则就是指在组织设计时,按照不同专业和性质进行合理地分工,并规定各个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的协调关系和配合方法。同时,这也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组长这个岗位来说,就是需要每天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解到每一个员工每天做什么工序,工序之间如何有效的进行传递。运用精益的思想来说,就是如何有效的一个一个产品的流动,不堆积在制品,以达到快速的产出。

4)​ 责权一致原则

责权一致原则是指赋予每一个职务责任的同时,必须赋予这个职务自主完成任务所需的权力,权力的大小需要和责任相对应,有责无权,是无法保证完成所赋予的责任和任务的,有权无责将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对于班组长这个岗位来说,班组长需要对班组内人员、物料、设备、方法、环境等要素进行合理的管控与调配,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5)​ 精简与效益原则

任何一个组织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因此,必须尽量精简组织结构,包括精简人员、部门、管理层次等。扁平化的组织有利于上下级建立良好的沟通,降低管理内耗,从而提升组织的效益。对于班组长这个岗位来说,班组内不会在过多的设置一些其他的岗位,如有必要,根据需要可设置助理、多能工、物料员等岗位,这些岗位是由于班组人员数量过多、生产任务过重所要求而产生的。

组织有5项基本原则,那么,是不是有一种正确的组织形式呢?其实,不存在某一种唯一正确的组织形式,组织不是一种绝对的东西,而是一种能使人们富有成效地组合在一起工作的手段。同样,某一特定的组织形式只能在某些条件下和某一时期内适合于完成某些任务。当这些任务完成后,这个组织可能就不复存在。

对于公司内部的班组长这个岗位来讲,班组长必须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组织在哪里?以及自己所处在的组织结构中的哪个层级,公司赋予班组长这个岗位的权力与责任是什么?当我们了解清楚这些基本的信息后,我们才有意愿和能力去完成公司赋予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