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 区域抱团式

第三种阵法比以点带面的出手力度要大,比一字长蛇阵型又相对集中,我们叫做区域抱团式,这个阵法适合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来操作。

通常的做法是,看准一个区域市场,认真策划,方案做扎实,集中海陆空火力,从空中广告到地面推广,狠狠地做深做透,取得阶段性的战果后,再蔓延到外围市场。

由于区域文化及物流等原因,我国形成了很多区域性的商圈。很多时装品牌的首选市场,不是北上广,也不是沿海发达地区,而是东北市场,因为东北的“老娘们”爱穿、爱“臭美”,饿几天肚子没关系,冬天出门没个貂皮大衣可不行。老公要是买不起,晚上就别想上炕了。

如果你是做休闲食品的,不用说,首选的市场肯定是已四川为主的云贵川。这里的人“只知有汉,不知魏晋”,一天到晚嘴就没有闲着。有个做瓜子的品牌,怕四川人民嗑瓜子太麻烦了(四川话念太麻烦佬),自作主张,把瓜子壳全用机器打碎了,剩下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瓜子仁,以为在四川可以大行其道了。谁想到,这下可吃力不讨好,把四川人民惹恼了!你要知道,嗑瓜子,那是多大的人生乐趣,四川人民有的是时间,靠的就是嗑这个瓜子壳打发时间,显露手艺(嗑瓜子的技术,那可是很有讲究),你干啥不行,非得剥夺人家的人生乐趣,这是谁策划的馊点子!

所以,选择这个模式的,一定要对区域市场的认知、需求,做科学的前期摸索与调研。

【案例】

露露不过江,椰树不过河

在饮料界,有句俗话叫做:“露露不过江,椰树不过河。”也就是说,这两个植物蛋白饮料的巨头,一个从河北承德往南到了长江,就不过来了;一个从海南往北,到了黄河就不过去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互相谦让吗?是物流问题吗?

我们先用动销的5个原点问题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露露不过江”:

(1)认知的区域性:杏,在很多南方人心智中,以为就是李子或者类似李子的一种酸果子;90%以上的人,连“杏”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就更不知道“杏仁”是何物了。

(2)需求的失焦:南方物产丰富,对以牛奶为主的动物蛋白的需求,至今为止还处在培育阶段,南方消费者对植物蛋白的认知仅仅限于豆制品,所谓的椰子汁在南方也是千百种果汁中的一种,人们没有把喝个椰子汁跟补充什么蛋白质挂上钩,更不用说露露杏仁露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需求诉求了。

(3)品类的狭窄性:露露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那消费者就会自动把它归类到“坚果仁榨取物”里面去。这在心智中已经是一种非常小众、品类发育不良的“风味饮料”了。

(4)品牌形象的迷糊:随便做个亲友调研,人们记住的露露广告语是:“冬天喝露露要加热,夏天喝露露要加冰。”这个广告纯粹已经是把自己当做畅销品的架势,好像人们一年四季已经在哭着喊着就等着喝露露了。加热、加冰都是假设在消费处于饱和期的状态下,提示人们增加消费时机的劝导。现在,同是河北出产、大行其道的一款核桃乳饮料告诉我们,露露的销量还少得可怜。

(5)价格的空间问题:要过江,就要给南方经销商与北方经销商一样的操作空间,而运费的增加,会压缩企业的利润。露露的价格空间给南方的经销商预留了多大的空间?这里就不做分析了。

尽管露露没有做如此详尽系统的内部分析,在鲁冠球先生接管露露之后,他还是根据“过不了江”的事实,把露露的销售核心区域集中在了河北、山东、河南等几个省份,让团队和经销商在这几个对“杏仁露”有高度认知的区域进行“抱团式”深挖,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露露想要像六个核桃那样,先以区域抱团式阵法求生存,再以星罗棋布式阵法迅速扩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间的关键是认真思考自己产品的5个动销原点问题。

原点为“体”、运营为“用”,不可本末倒置,至于喝的时候加热还是加冰,是细枝末叶的问题,根本不值得每年花那么多的广告费去给各大TV装门面。

各位老板,读到这里请自己试试分析一下:

椰汁当年为什么“不过河”?

这几年是怎么过的河?过了河,日子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