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全面预算评审

一般来说,每年度的全面预算至少要经过两轮审批,每轮审批时,需先由预算单元负责人、财务部门预算团队评审后,再将预算资料提交至预算管理委员会(或内相关预算管评审机构)审批。在预算评审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就个别指标纠缠时间较长,而拖延预算整体工作进度的情况,因为预算的时间节奏非常重要,必须在年末确定。否则就会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经营产生不了指导作用。所以,在评审过程中,要敢于下决策、敢于做调整,指标不合适的调整指标,相关人员不能跟上公司经营节奏的,也要敢于调整。

预算评审是预算单元负责人展示经营思路的过程,是推销预算的过程,也是与上级的重要沟通过程。预算评审的目的:一是为了衡量业务目标、策略、KPI、资源投入的合理性,并形成一致的意见;二是发现业务中的问题和风险,未雨绸缪;三是按照业务规划,协调资源配置。预算评审的基本原则是‍‍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否在财务上对公司有所贡献。

预算评审的注意事项:

(1)预算审批不是走过场,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就指标讨价还价

预算审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下年度重点工作的确认过程,审批通过的预算是经营对照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预算数据的颗粒度、预算数据的业务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就指标谈指标是很难达成一致的,如果我们将指标的具体构成拆解到具体执行的小团队,比如收入、毛利等指标拆到区域、客户、产品,甚至最终的业务员,那么这些更为细致的指标,大家是很容易判断其合理性的。

(2)对未达到目标的预算指标,需要准确识别预算单元是确实难以做到,还是有意识地降低预算标准

在评审过程中,特别是第一稿预算的评审,一般很难一次性达到之前想要的所有目标,比如材料成本可能预计在上升、市场竞争可能预计更加激烈。‍‍我们该怎么办?‍‍‍‍一般要求财务根据目标的差额,跟每个‍‍部门沟通改进方案,根据这个目标的差额来分解任务。分解完以后,每个预算单元及其下属机构,都会对目标的达成策略形成更详细、具体的工作规划,作为预算目标达成或不达成的依据。

预算是要与绩效考评挂钩的,有时经营单元负责人可能为了更轻松地达成业绩目标,而刻意降低预算标准,比如强调工作的难度、降低销售收入目标、抬高成本费用目标。这就要求预算评审机构要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结合历史数据、行业表现等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

(3)预算评审要讲数据与逻辑

预算评审时,免不了要“切一刀”,但是绝不要“一刀切”,不可盲目做“刀斧手”。“切一刀”是基于数据、逻辑,要有足够的信息支撑。

评审时既要对比历史数据变动趋势,又不能局限于历史数据框架,特别是对于人员规模、大额投资、专项费用等项目,必须有清晰的业务规划与预算逻辑,不允许有“以前都这样,明年也该这样”“销售增长了,费用也要增长”等理由。

此外,预算管理部门事先要对各单元预算进行初审,对重大差错提前发现并要求修订,避免因数据问题影响预算评审工作;同时对预算的重要问题要提前沟通,能初步达成一致的,在评审前进行调整,对不能达成一致的,要列出清单,并附上审核理由和审核建议,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评审效率。

(4)预算评审对各板块的关注点

全面预算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涉及众多的财务概念和财务指标,而预算单元负责人往往对这些基础概念一知半解。特别是过去没有编制过预算的企业,或是没有参与过预算工作的预算单元负责人,他们在汇报预算资料时,常常会抓不到重点,面对质询的时候也难以解释清楚具体原因,因此对各级预算单元设计合理的预算汇报模板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预算单元的整体情况,主要汇报总体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市场战略、产品战略、竞争战略、目标预测和可实现程度、盈利能力的基本情况、整体效率目标规划,即控制要求、投资依据、整体资金需求。

对于市场和销售板块,主要汇报竞争策略、推广策略、分渠道、客户、区域、产品的销售策略和具体销售及毛利目标、回款计划、费用投入计划、考核标准和激励办法等。

对于研发、技术板块,主要汇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情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情况、提效降本计划、新产品研发情况、投资计划、费用投入计划、考核标准和激励办法等。

对于生产、供应链板块,主要汇报产能规划、产值计划、分料工费的提效降本计划、投资计划、产能利用情况、库存计划、原材料价格预测、供应商管理计划、提效降本计划、费用投入计划、考核标准和激励办法等。

对于人力资源板块,主要汇报组织架构与部门编制依据、薪酬标准、福利标准、培训计划、招聘计划、人效管控规划、费用投入计划、考核标准和激励办法等。

对于财务板块,主要汇报整体经营指标平衡情况、资金平衡情况、费用控制情况、重点风险提示、筹融资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