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 研发绩效管理责任体系
除了上述绩效管理过程外,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如果不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责任,那么绩效管理将会成为无本之木,其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一套完整的企业绩效管理组织保障体系,通常包括:
(1)企业级的绩效管理委员会。通常由总经理亲自挂帅,各部门VP及以上干部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营造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制定绩效管理的总体方针,并为绩效管理提供资源上的支持。
(2)以人力资源部为主导、可以考虑外部咨询顾问介入的绩效管理咨询团队。为绩效管理委员会出谋划策,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为各层绩效管理责任人提供有关思想、制度、方法、工具的培训,在绩效管理工作中负责过程组织、解决问题,并实施监控。
(3)各层绩效管理责任人。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他们不仅要非常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政策,同时要具体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最终将承担绩效管理中的绝大多数工作。他们是绩效管理的宣传员、信息提供者和身体力行者。
8.5.2 研发绩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绩效管理的最终落实,企业还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以便将之规范化、例行化。一套标准的绩效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目的。主要陈述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所采用的方法、基本理念及最终希望达到的目标。
(2)使用范围。一般来讲,绩效管理制度的使用范围是全体员工,包括企业高层、中层、基层和试用期人员。
(3)原则。主要提出企业绩效管理所采用的原则。下面是我们为某公司制定的绩效管理原则。
1)责任结果导向原则。突出业绩,以在正确的期间达成正确绩效结果为依据,同时兼顾能力或关键行为及个人态度对工作和团队的价值贡献。
2)团队倾向性原则。团队的领导者与员工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团队中所有人员都对部门的KPI负责。领导者要通过绩效辅导帮助下属提高绩效,各个任职者有责任帮助流程相关周边人员提高绩效。
3)三效(笑)原则。即:效率,资源耗费的最小化;效果,在满足效率的前提下,追求结果的最大化;笑容,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
4)客观性原则。主管在评价下属时以绩效为主,以日常管理中的观察、记录为基础,各部门要逐步规范对员工日常工作计划与总结的管理,以此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5)动态与发展原则。绩效管理操持动态性和灵活性,绩效标准、实施标准将随着公司和管理对象的成长及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4)绩效管理的责任与权限。这里要明确以下内容:绩效管理各级组织的责任、各层级之间的评价关系、各层级采用的评级形式、KPI指标收集的周期、绩效管理的循环周期。表8-4和8-5是我们为某高新技术企业制定的考核关系表,表8-4是功能线的考核关系,表8-5是业务团队之间的考核关系,最后的结果汇总到功能体系中,由功能领导者给出某个员工的具体评价结果。
(5)绩效管理过程。这是绩效管理制度最重要的部分,应详细说明绩效管理过程各阶段,各项工作的工作方式、内容及要求,应明确采取何种绩效评价工具,KPI体系应如何建立等。
最后要指出的是,任何流程、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对于绩效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的机制,以使其持续改进,符合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表8-4 功能考核关系表
被考核对象 | 一级考核者 | 参与评价者 | 二级考核者 |
总经理 | 董事会 | ||
各中心主任 | 总经理 | ||
部门经理 | 公司分管领导 | PDT经理、PMT经理、TDT经理、相关功能部门(根据不同部门来确定具体的考核参与者) | 总经理 |
员工 | 部门经理 | 公司分管领导 |
表8-5 业务团队考核关系表
被考核对象 | 一级考核者 | 参与评价者 | 二级考核者 |
PDT经理 | IPMT主任 | PMT经理 产品研发管理部经理 | |
PMT | IPMT主任 | ||
TDT经理 | IPMT主任 | PDT经理 基础部经理 | |
项目组成员 | 相 关团队经理 | 公司分管领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