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使用场景是产品采购的底层逻辑

人类有五大行为:吃、穿、玩、洗、睡。特别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应该对这五个动作生无眷恋,基本上全部的生活就是做这几件事,这也是我们宅在家里需要的根本的东西。它满足了我们五官的需求:眼、鼻、舌、耳、意,这是佛家的说法。

再具体一点,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家庭消费品,不是旅游产品,也不是社交产品、商业产品,它要家庭消费,家庭有哪些物理场景呢?阳台、厨房、厕所、客厅、卧室五个基础部分。当然,车辆是家庭的延伸,少数的办公室也处于整个泛家庭消费的场所。我们从五大场景、五大行为和五大官感上得出这个产品的五大特征。

目前,社区零售的产品有五大特征:一叫刚需,二叫高频,三叫低值,四叫个人决策,五叫计划性购买。

(1)刚需

无论是过去的正常时机还是现在的非常时期,生鲜是刚需,蔬菜、肉蛋奶、冻品是刚需,因为这是构筑我们生命的基础的东西。

(2)高频

我们购买的洗衣液相比电插座,就是高频的。

(3)低值

低值不是低质,更不是低价。不要忘记了,在国内有5亿人没有坐过马桶,10亿人没坐过飞机。我们卖车卖得最好的是五菱面包车,因此这个低值更多的是“适合就好”,而不是所谓“高大上”的东西,也就是平常所见的9.9元的洗衣液。对于传统洗衣粉,那就是一个好东西,虽然它的价格相对就是9.9元。

(4)个人决策

也就是说,目前在社区的产品,不需要集体决策。我们知道一个商业行为有两个决策方式:一种是个人决策,自己就可以拍板;另一种叫集体决策,需要跟家里人商量。个人决策,价值低、时间短、决策周期短;集体决策是需要跟人商量的,如果买汽车,老公、老婆肯定要商量一下到底是买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买三厢的还是两厢的,买30万元的还是买50万元的。买水壶就不需要了,家庭主妇直接拍板儿。

(5)计划性购买

关于商品的即时性购买和计划性购买。资深烟民没烟的时候,夜再深、天再冷、路再远,还是会跑到7-11、罗森等楼下便利店买烟。炒菜没有盐和酱油的时候,一定是让小孩儿去买,这就叫即时性购买。另一种叫计划性购买,比如家里的洗衣液剩下不到半瓶或1/3瓶的时候,基本上家庭的采购者都采取了警报机制,响一下,自己提前补充,这就叫计划性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