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痛点的两类划分:显性与隐性
客户的痛点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痛点是客户能够直接说出来的,比如 “我们现在用表格记销售数据,太麻烦,经常出错”“设备老坏,维修成本太高”。这些都是表面存在的问题,相对容易发现。
而隐性痛点则是客户没有说出来,甚至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深层需求。比如刚才说的 “表格记数据麻烦”,背后可能是 “老板担心业务员带走客户资源”“销售费用花了多少、效果怎么样,心里没数”;“设备老坏” 的隐性痛点,可能是 “生产停工会影响订单交付,丢了大客户”“维修频繁导致工人抱怨,员工流失率高”。
挖掘出隐性痛点,才是让方案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关键。
2.2 痛点挖掘的核心方法
2.2.1 回归场景:从 “使用现场” 找问题
任何产品或方案,最终都要运用到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中。在场景里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客户真实的痛点。
比如柴油机客户,购买设备是为了生产,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像设备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合格率低;设备运行时噪音太大,工人不愿意干;油耗太高,每个月的油费成了不小的负担等。把这些场景细节摸透了,客户的痛点自然就清晰了。
再比如工业视觉系统,很多生产线还在依靠人工检测,显性问题是 “效率低、漏检率高”,但深入场景后会发现更多问题。人工检测时,工人累了就容易出错,导致不合格品流到市场,影响品牌信誉;而且检测数据没有记录,没法追溯问题根源,生产工艺也一直得不到改进。这些场景里的隐性痛点,才是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核心价值所在。
2.2.2 回归职位:从 “岗位痛苦” 挖需求
不同职位的人,面临的痛点是不一样的。要站在客户不同岗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经销商老板,他的痛苦可能是 “业务员离职带走客户”“不知道哪些客户能赚钱、哪些在赔钱”;而业务员的痛苦可能是 “客户要的政策老板批得慢,单子被抢了”“天天跑客户,报表太麻烦,没时间做业绩”。
再举个例子,购买办公家具的企业,老板可能关心 “家具能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给客户留个好印象”;行政人员关心 “安装方便不方便,后期维修麻烦不麻烦”;员工关心 “坐着舒服不舒服,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方案如果能覆盖不同职位的痛点,获得的支持就会更多。
2.2.3 互动沟通:用 “问题链” 深化认知
在挖掘痛点的过程中,不能只听客户说,还要主动提问,用一系列问题把痛点挖得更深。有三个核心问题可以运用:
第一,“这个问题不解决,后果有多严重?” 比如客户说 “设备维修频繁”,可以追问 “频繁维修会导致生产停多久?每次停工损失多少订单?” 这样能让痛点从模糊变得具体。
第二,“会造成多少时间和金钱损失?” 比如客户说 “销售数据统计慢”,可以计算 “每月花多少时间统计?统计错了导致发货失误,损失多少钱?” 用具体的数字让客户更直观地感知到痛点的严重性。
第三,“之前尝试过解决吗?为什么失败了?” 比如客户说 “想管客户资源但管不住”,可以问 “用过 CRM 系统吗?是功能不够还是员工不用?” 了解历史方案存在的问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