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辩势治与贤治

1.​ 慎子观点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出自《难势》)

简单说,慎子的观点:

是权势和地位是可以依靠的,而贤能和智慧是不值得羡慕的;吸贤智不足以让众人服从,而权势地位却可以让贤智屈服。也就是说权位是关键因素,贤智是次要因素。

2.​ 驳申子观点

应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吾不以龙蛇为不托于云雾之势也。虽然,夫释贤而专任势,足以为治乎?则吾未得见也。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今云盛而蚓弗能乘也,雾浓而蚁不能游也,夫有盛云浓雾之势而不能乘游者,蚓蚁之材薄也。今桀、纣南面而王天下,以天子之威为之云雾,而天下不免乎大乱者,桀、纣之材薄也。

且其人以尧之势以治天下也,其势何以异桀之势也,乱天下者也。夫势者,非能必使贤者用已,而不肖者不用已也。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而以威势之利济乱世之不肖人,则是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夫势者,便治而利乱者也。故《周书》曰:“毋为虎傅翼,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于势,是为虎傅翼也。桀、纣为高台深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风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势之于治乱,本末有位也,而语专言势之足以治天下者,则其智之所至者浅矣。

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车马非异也,或至乎千里,或为人笑,则巧拙相去远矣。今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辔,以刑罚为鞭策,使尧、舜御之则天下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则贤不肖相去远矣。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夫尧舜亦治民之王良也。(出自《难势》)

反驳者的观点:

离开贤者,势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贤者才是关键因素。并且势的副作用很大,不肖的人还能用它搅乱天下,天下贤者很少,所以势位大半会被不肖的人用来乱天下。

3.​ 以慎子立场复应

复应之曰:其人以势为足恃以治官;客曰“必待贤乃治”,则不然矣。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于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夫尧、舜生而在上位,虽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桀、纣亦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亦不能治者,则势乱也。故曰:“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乱者则不可治也。”此自然之势也,非人之所得设也。若吾所言,谓人之所得势也而已矣,贤何事焉?何以明其然也?客曰:“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夫贤之为势不可禁,而势之为道也无不禁,以不可禁之势与无不禁之势,此矛盾之说也。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

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且夫治千而乱一,与治一而乱千也,是犹乘骥、而分驰也,相去亦远矣。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辨之,不能治三家。夫势之足用亦明矣,而曰“必待贤”,则亦不然矣。

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活;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夫曰:“良马固车,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吾不以为然。夫待越人之善海游者以救中国之溺人,越人善游矣,而溺者不济矣。夫待古之王良以驭今之马,亦犹越人救溺之说也,不可亦明矣。夫良马固车,五十里而一置,使中手御之,追速致远,可以及也,而千里可日致也,何必待古之王良乎?且御,非使王良也,则必使臧获败之;治,非使尧、舜也,则必使桀、纣乱之。此味非饴蜜也,必苦莱、亭历也。此则积辩累辞,离理失术,两未之议也,奚可以难夫道理之言乎哉?客议未及此论也。  (出自《难势》)

(韩非子)站在慎子的立场,对反驳者进行了再反驳:

第一,按照贤治的原则,贤人是不受约束的;而按照势治的原则,无论什么人都要受它约束。“不可约束”的贤治和“什么都要约束”的势治,就不可能两立。所以贤治与势治不能相容就很清楚了。

第二,贤治要待不世出的贤者(如尧舜)现世,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其结果是千世乱而一世治;法治是中人(资质一般的人)也能驾驭,除非出现不世出的不肖者(如桀纣)才能搞乱,其结果是千世治而一世乱。应该选择哪个呢?

【小节解评】:

这里谈的势,其实应该也包括了法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势法。

前两轮的争论焦点其实在于“势“和”贤”这两大要素哪个更关键,双方举例加比喻各讲了很多。大致相当于两个人争论汽车和车手哪个重要,一个人说汽车重要,就算舒马赫开着吉利,也跑不过一个最差的司机开法拉利跑得快;另外一个说,车手重要,离开了优秀的车手,法拉利和吉利没什么实质性区别,并且司机太差了,开车会出车祸,车性能越好,制造的车祸就越惨烈。其实这个样子的辩论分不出胜负的,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里充满了这种类似的辩论。

第三轮韩非子出场了,他其实讲了两个题目。

第一个题目是接着前两轮的争论来的,他给慎子帮腔,说造车是给一般车手用的,一般的车手,既不是舒马赫那种地球最好的司机,也不是会把油门当刹车踩的烂司机。这样的话,肯定车造得越容易操作,肯定车跑得就越快。从这个意义上讲,车比车手重要。

接着韩非子由延伸出第二个题目,他认为第二轮发言那人认为贤者更重要,其实是坚持“贤治”模式的,而慎子坚持的其实是“势治”模式,这是不可兼容的两种模式,所以两人所说的不在一个频道。虽然不在一个频道,但是,两者的忧虑是可以通过最终治国效果分出高低的,“贤治”模式实际上是“乱千世而治一世”,“势治”模式实际上是“治千世而乱一世”,孰优孰劣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