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做经营者的不易之处

做经营者的不易之处有三:一是经营者没有人管;二是经营者没有人教;三是经营者应该做的事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没有人会提醒我们。

经营者没有人管是显而易见的。公司任何一个部门的任何一个员工都会有上司。如果员工做得不好,就会有人批判他、惩罚他;如果他做得好,就会有人表扬他、奖励他。但是经营者除了在家里有老婆管着之外,在公司里完全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所以是一个没有人管的角色。因为没有人管,经营者可以为所欲为。当他做错了的时候,不会有人站出来告诉他;当他做对了的时候,最多也只能自己给自己一个奖赏。

经营者没有人教,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全中国有三四千万个企业,如果按一个企业有1~2个经营者(创始人)来算,那么整个中国就有五六千万个经营者。但是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却没有任何系统的、关于如何做经营者的知识的传授。而大学里的MBA教育,也仅仅是在为大企业培养一些管理者,而且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教育也往往是不实用的。

但做经营者的最难之处,在于经营者的角色是飘移不定的,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

很多男人对自己的妻子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希望在社交场合他们的妻子像夫人;独处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像情人;在家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像仆人。同样,我们对经营者也抱有几乎无法完成的期望:他既应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又应是一个能冲锋陷阵的士兵;他既要非常会做事,又要非常会做人;他既要懂管理,又要懂经营;他既要会选人,又要会育人;他既要能吃苦,又要能享福……

做个好经营者真正的困难是,在企业规模不同时他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而这样的经验是不可逆转的。换句话说,只有当一个人经历过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感悟到这个变化的规律;而当他正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其实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的。

所幸的是,经营者可以从前人的感悟和他们的经验中学习。比如,有人把经营者分为小老板、中老板和大老板。他们认为小老板要做的是“事”,中老板要做的是“市”,而大老板要做的是“势” 。这样的总结对我们做老板的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的确,当企业很小的时候,事无巨细,需要经营者亲力亲为把每一件事都做好;而当企业有一定的规模的时候,经营者需要关注的是市场的全貌;当企业的规模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经营者就要考虑去影响整个市场的格局,也就是说要“顺势”和“造势”。

我认为,一个经营者一生中至少要完成下面的四次转变。

在管理上,一个经营者必须学会由管事到管人的转变。所谓管事,就是管具体的事情;所谓管人,就是通过组织别人来实现做事情的目的。企业很小的时候,你是没有多少人可管的,你只需要把事情做好;但是当你的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时候,如果你还在管很多小的事情,那么你的公司是没有办法做好的。一个经营者是否完成了这样一个转变,我们可以通过看他在管事和管人上的时间分配来判断。

在管理上,一个经营者要完成的第二个转变,是从管人到管规则的转变。所谓管人,是指管理具体的人;所谓管规则,是指为自己的公司和员工制定适合公司的一系列的游戏规则。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的激励机制。规则定好了,你就不需要花力气去盯着每一个具体的员工了。一个经营者如果不能完成由管人到管规则的转变,那么他的公司也就没有办法完成从中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过渡。

在经营上,一个经营者要做的第一个转变,是从销售到营销的转变。我们很多的经营者都是销售高手、业务高手出身,对销售有着天然的兴趣,销售也是我们个人成就感的主要来源。但是当你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你就必须放下具体的销售工作,转而梳理自己公司的营销,这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产品定义和产品开发活动。一个经营者,如果一直不能抑制销售和冲锋陷阵的冲动,那么他的企业也就不会由一个小企业变成一个中型企业。

在经营上的第二个转变,就是从营销到战略的转变。所谓战略,是指企业的整体做出的重大的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只有当一个经营者完成了从具体的营销到战略的转变,他的企业才有可能从一个中小型企业成长为一个大企业。

虽然经营者的角色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和企业不同规模的时候,经营者要做不同的事情,但有两点是共同的:经营者要做别人不做的事和别人做不了的事,而不是抱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放。了解这一点其实是做经营者的最大的难处,而做到这一点,则更是难上加难。

宋博士经营微博:

◎(转发)解决人才短缺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设计组织架构和运营方式,使现有人员充分发挥其技能,减少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贝恩公司合伙人 陆建熙

◎(转发)有两种人在一生中会无所成就:一种人从来不按被吩咐的做事;另一种人,则只做别人吩咐自己做的事。

——安德鲁·卡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