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了解了目标用户是谁之后,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东西,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也就是what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所能提供的内容,需要分两个部分:
第一,你的核心内容,比如具体的某个产品,或者某种服务。
第二,用户教育的内容。
前者比较好理解,也就是各位用来变现的产品。例如企业销售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等。
而第二个用户教育的内容是指什么?
比如一个宝妈。前面我们说了,她的需求可能是孩子教育方面的,也可能是兼职赚钱,想要学习一技之长。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需求其实都不是刚需。没有规定说宝妈必须要学习孩子教育的相关知识,也不是说每一个宝妈都有赚钱的需求。所以,你的产品、服务,或者说你以为的价值,对于目标用户来说并不完全等同。
事实上,绝大多数适合做社群运营的行业、产品来说,其实你提供的东西对于目标用户来说,都不是刚需,最多只是潜在需求。而从潜在需求变成刚需,或者让用户对你产品、服务产生足够的兴趣和认可,这个过程是需要经过用户教育的。如图4-2所示。
图4-2 用户教育的过程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what这个问题,你能给用户带去什么价值?这其实是从两个角度出发的:一个是从你的产品、服务的角度出发,具备什么价值;另一个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诱惑、利益点。你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包装来教育用户,认可、认同你提供的价值。
我在给很多企业做运营顾问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在这个点上都存在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盲目自信。简单粗暴地把企业提供的价值等同于用户所需。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关于兼职创业、兼职赚钱的广告很多。在这些宣传广告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夸张式的,比如什么日入千元、万元的;另一种是带入某一场景,描绘一种打工人的焦虑。比如跟他人的对比、差距等,描绘出一幕场景:当你学会某项技能,既可以赚钱,又能提高竞争力,从而最终推荐某个技能相关课程,如ps课程、软文写作课等。
前者,说白了就是利用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利益来诱惑用户,可是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对于社群运营来说,你很难拿第一种方法来作为引流的诱惑点的。第二种,其实就是用户教育的过程,让用户意识到,如果不去做,可能就会失去什么。这样就让很多原本没有需求的变成了潜在需求,更进一步地成了刚需,从而对你提供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时候,你提供的价值就等同于他想要的需求了。
最后,关于what这个问题,你能提供的价值需要具象化。比如你是做教育培训的,那么你提供的价值可以是技能课程、脑图、资料,甚至是某个圈子的人脉资源等。当然,这些具象化后的价值是可以进行分类的,毕竟在引流阶段也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一股脑地抛出去,这样既不划算,也不够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