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理论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存货毁损、存货积压等,但是大额存货跌价损失是净利润的杀手之一,不得不防。
(1)当行业低迷时,存货减值风险高。
如果投资者买入的是周期型公司,在周期低估时,存货价格不断下跌,那么存货大概率是要发生减值的。
(2)技术黑洞。
笔者知道,由于技术进步、竞争激烈,有些电子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下降,比如手机、彩电等。那么针对这种行业瞬息万变的公司,其存货发生减值的可能性会大大加大,而一旦减值影响巨大。
比如比较市场上主要黑电和白电企业2011年至2017年7年的存货减值,长虹、TCL、海尔和康佳等远远高于美的和格力。如图5-7所示。
图5-7 主要黑电企业2011年至2017年存货跌价准备
因此,有时候技术升级换代快的行业,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3)易减值的存货。
笔者之前提到过百货业、服饰业等,都是相对比较容易计提减值的行业,投资者需要注意。
比如某服饰公司,2017年合计计提3.68亿元。考虑到截至三季度公司账面存货余额22亿元,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而且公司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计提存货减值损失2.17亿元、1.99亿元、2.74亿元,可谓一年一个新高。也难怪公司2015年和2017年会大额亏损了。
(4)进阶篇。
存货占比过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且有计提存货减值前科,笔者把这三点作为预防存货减值的另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什么意思呢?
以酒业公司D公司为例,查看公司三张表发现,公司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存货价值1.9亿元,占公司总资产3.68亿元的52%。也就是说,公司总资产里一半以上都是存货。但是对照利润表会发现,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只有0.41亿元,也就是存货周转率仅有0.16,大幅降低。按照这种周转率,公司账面的存货4年才能卖完。有人会说D公司不一样,因为酒会随着时间而变成陈酿。但是对照公司半年报披露,公司管理层多次提到产品销售压力大。
同时公司在去年已经计提过存货减值:公司对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通过分析、评估,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共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45,963,259.82元。
考虑到公司存货占比过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且有计提存货减值前科的情况下,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他的表演”。因此,D公司2018年1月公告,经公司财务部牵头对库存商品、财务状况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库存成品酒出现严重亏库的问题,库亏金额约6700万元,公司将全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2017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小结一下:存货减值损失是减少公司利润的有一大利器,预防上关注:行业遭遇低谷;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行业存货本身易毁损等,当然最可怕的还是不期而遇的存货减值。这种减值的预防就看存货周转率,根据存货转为收入的时间变化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