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IP化战略背景下,企业组织体系的升级方向

1、构建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一般是高层做决策,其他层级的人员逐层传递决策的精神、落实决策,各部门职能及责任分工比较明确清晰。简单地说,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无论是权力还是决策都是自上而下的,这是典型路径。

随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主权意识的觉醒,以及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带来的跨越时间、空间的消费选择范围的无限扩大,在新商业时代,消费者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品牌IP化战略的实施,是为了能够更有效的与目标消费者建立连接,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让赋予品牌一个强有力的精神价值,让它来影响用户,与用户达成共鸣,从而成为品牌的铁粉而长期支持品牌。因此,在研究消费需求、洞察消费趋势基础上,最大化的满足消费需求与价值,是企业组织决策机制的核心。

构建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决策管理体系,是企业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实施变革、重生的当务之急。所谓的“自下而上”其实是一个消费需求信息反馈传递的方向与过程。企业准确而迅速的决策,一定是源于精准的消费需求洞察,源于最快的把握消费趋势,源于第一手的市场信息等。这一切都要有相应的机制做保障才能实现。

很多企业的市场部在以往的工作职能中大多具有信息收集整理一项,但在履职的过程中更多是停留在整理销售数据、竞争信息的被动收集层面。

构建“自下而上”决策体系的关键是企业给予最贴近用户的基层团队足够的行动积极性和创意发挥空间,调动他们在搜集市场及消费者信息基础上,研究消费趋势、发现竞争机会,给予企业产品研发及市场运作的建议思路,然后及时反馈到企业高层,高层在足够贴近市场的信息体系及建议方案中及时判断趋势、评估风险、做出决策。这样不仅决策准确性更高,也能及时把握市场先机。

说起来貌似简单,其实可能涉及企业整个运营决策思维与模式的颠覆与重构。

决策程序的改变其实就是自下而上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企业战略发展的最终决策者依旧是企业的领导者,但是此时的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已经是建立在庞大一线数据及清晰建议方案基础之上的决策了,更具时效性、真实性和成功的可能性。

2、组织运营的数字化系统导入

组织运营系统数字化已不仅是大势所趋,正成为当下各路企业转型升维的“新基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让耳熟能详的那句“用数据说话”成为现实。

数字化科技基本上可以应用于我们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企业整条产业链都能依托数字化来实现升级,包括智能生产、经销商大数据、终端商大数据、消费者大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化、社群运营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化等各方面。企业数字化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运营效率,还能保证我们的策略的准确性。

品牌IP化战略的确立与实施,涉及到目标消费者需求洞察、品牌内容生产与传播等更需要数字化的组织的支撑。

(1)数据是洞察目标人群的重要依据

企业品牌IP化战略的的确立与实施建立在对于目标消费人群深度洞察的基础之上。

目标消费者的行为特性、行动轨迹、热衷的消费场景、消费偏好、语言风格、追求的偶像、喜欢的梗、有感的内容等行为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消费者画像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要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的大量数据组合的基础上洞察、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对于目标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我们获取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当然,积累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购买专业公司的研究数据,也必须构建自己的数据系统,例如“一物一码”、“电商平台数据库”、“微信社群数据库”等都是积累数据的方法。

(2)数据保证了传播沟通的精准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IP化的实施过程就是不断输出内容并精准传播的过程。如何做到精准传播呢?必须知道我们的消费者的媒介接触习惯以及消费场景组合,这就需要依托大量数据而进行精准分析。同时,今天传播媒介碎片化,品牌要想精准传播,不能凭感觉或是只听一家之言,而是要依托数据分析、智慧算法进行精准设计、选择与匹配,做品牌传播精准传达、分发、匹配到目标消费者,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3)数据是检验品牌IP市场接受程度最直接的手段

品牌IP所传递的价值观,所展现的剧本、人设、性格、语言风格等等,是否被消费者所接受,是否吻合市场的发展趋势,最直接的反馈效果就是数据:我们的销售数据、终端商的动销数据、品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活跃指数、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数据、售后服务的反馈数据等等。数据都是检验品牌IP市场接受程度的最直接、最准确的手段,在数据反馈的基础上对品牌IP进行持续优化、迭代升级。

3、企业组织平台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践行组织平台化,很多企业一直在探索。

张瑞敏先生主导的海尔变革,在“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顾客个性化”的指导思想下,企业运营效率实现的很大的提升以及突破;其他比较成功的案例就电商品牌韩都衣舍、商超巨头的OTO平台永辉生活等,都通过把企业组织划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的运营单位,每个运营单位相当于一个内部创业单元,在公司支持的基础上,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及自主性,大大提升了企业团队的积极性、创造力以及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品牌IP化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内容,一般由企业统一规划运营,而营销组织平台化一般是产品或市场的独立运营,侧重于销售和市场运营。品牌的打造永远是建立在市场运营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组织的平台化有利于品牌IP化战略的落地执行。

(1)扁平化的组织让信息传递及市场反馈更高效

传统组织的形态是金字塔式的,由顶端向底部逐层传达信息,虽然这样可以保证统一协调,但是信息传达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常常会比较缓慢,滞后于市场发展变化。平台化组织的扁平化特点是让信息快速传达,同时也可以及时对于市场反馈做出反应。特别是品牌IP化创生、成长过程中,消费者信息数据的快速搜集以及对品牌传播内容效果的及时反馈,都有利于品牌IP化的锻造和及时升级迭代。

(2)独立的运营单元让落地更有效力

在品牌IP化战略落地的过程中,由于团队各个层级对于品牌IP化理解的程度不同,难免会出现逐层效力递减的现象。而在企业组织平台化的基础上,每一个运营单位规模不大,且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一定的责权利,那么在落实企业战略部署的时候,就比庞大规模下的逐层落地执行更加有效力。同时各个运营单位都在同一平台上生存,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比较强,谁先“跑”到前边,就意味着谁占领了优势和先机,有利于品牌IP化战略举措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