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物美价廉——大豆油

(一)大豆油的市场概况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蛋白饼粕和植物油的“提供者”,国际上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所占比例85%左右,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消费习惯关系,大豆的食用比例略高。大豆的蛋白质除了应用于食品加工外,还可用于畜牧饲料或化学工业。大豆粉是家禽饲养中的最佳配料,能比其他原料提供更多的蛋白质,家禽约消耗一半左右的豆粕,猪的消耗量为20%左右。脱脂的豆饼还可以用来造纸、做涂料、制造人造纤维和塑料等。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腥味”。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及促进孕期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的作用。8大豆中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营养价值很高,从性价比来看高于其他油种。

大豆油毛油一方面经过精炼形成供食用的精炼大豆油,另一方面经过加工还可形成:大豆卵磷脂、起酥油和人造奶油、硬脂酸、甘油、氧化大豆油等产品,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造纸、制革等工业,甚至还可以替代润滑油,供汽车、轮船、机械使用。

我国农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据考证,当时栽培的主要作物中就有大豆,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在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曾将北方山戎出产的大豆引入中原地区栽培。《诗经》等诗篇和书文记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大豆”一词最先见于《神农书》的《八谷生长篇》,其中载:“大豆生于槐。出于泪石云山谷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汉代《氾胜之书》载:“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可见当时大豆的播种面积已相当可观了。如今,除了青海省外,我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是世界上大豆品种最齐全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大豆,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

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黑龙江出产了全国1/3的大豆,其他主要大豆产区是吉林、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地区。尽管中国1936年大豆产量即达1130万吨,但后60多年大豆生产总量徘徊不前,直到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万公顷,产量达到1531万吨。2004年大豆产量达到最高值1740万吨,随后不断下降,在2011年仅有1350万吨。

受进口廉价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的种植效益不如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基本退出了豆油市场,豆油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5%左右。国产豆油主要局限在东北地区销售,虽然有非转基因概念,但是和进口转基因豆油的差价太大,豆油的消费者又注重价格,在市场上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东北同时也是风味三级豆油的主销区,其他不少地区的消费者非常排斥豆油的豆腥味。如表5-8所示。

 

表5-8 2004~2011年中国豆油理论供应量(单位:万吨)

 

年份

国产大豆榨油

进口大豆榨油

大豆榨油量合计

占食用油总供应量比重

豆油进口依赖度

种植面积
(万公顷)

亩产(公斤/亩)

大豆产量

榨油大豆百分比

榨油大豆量

国产大豆榨油量

进口大豆量

进口大豆折油

进口豆油

小计

 

②  

②=③/①×1000/15

④=⑤/③

② =⑤×16.5%

③  

④ =⑦×18.5%

⑩=⑧+⑨

⑾=⑥+⑩

 

⑿=⑩/⑾

2004

999

116

1740

44%

774

128

2023

374

252

626

754

39%

83%

2005

959

114

1635

46%

756

125

2659

492

169

661

786

36%

84%

2006

930

108

1508

46%

698

115

2827

523

154

677

792

36%

85%

2007

875

97

1273

48%

606

100

3082

570

282

852

952

42%

90%

2008

913

114

1555

23%

352

58

3744

693

259

951

1009

42%

94%

2009

919

109

1498

20%

303

50

4255

787

239

1026

1076

40%

95%

2010

852

118

1508

40%

600

99

5480

1014

134

1148

1247

44%

92%

2011

765

118

1350

30%

400

66

5264

974

114

1088

1154

40%

94%

 

为了保护豆农的利益并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对国产大豆实施收储制度。从2008年至2011年4月大豆临储收购数量达到1063万吨。在国际豆油价格高涨时,向市场定向销售或拍卖储备大豆维持物价。但是,政府对国产大豆的收储变相抬高了国产大豆的价格,为进口大豆让出了市场,打击了东北地区的油厂采购国产大豆的积极性。为了限制豆油价格,2011年政府累计向市场投放了334万吨临储大豆和152万吨食用植物油。只有大型油厂才能拿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临储大豆,而且临储大豆定向销售也倾向于国企,拿不到低价大豆的小油厂只能停工避免亏损。如此“国进民退”,等于是用政府之手来提高豆油市场的行业集中程度。

大豆压榨企业操作的基本流程是:签订进口大豆采购合约,通过银行开出信用证,进口大豆后付清货款,然后加工大豆,再快速地将大豆油和豆粕销售出去,归还银行的信用证资金。如此不断循环,虽然利润率很低,每吨只能赚取一两百元加工费甚至更低,但由于主要靠银行资金流转,投资回报很高。这一操作流程有两个关键点:对持有大豆原材料数量及下游现货预售量之间的净持有量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波动的风险;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在原料采购上依靠银行信用卡贷款,在销售模式上远期预售和现贷现售相结合,尽可能减少占用自有资金。

(二)小包装豆油的市场操作手法

小包装豆油主要有两种操作方法。

(1)贸易化操作。充分发挥成本优势,以一天一个价格的速度紧贴原料行情的变化,以贸易手段灵活占领市场。虽然卖得便宜,但因为销量大、周转速度快,赚钱能力也不差。

(2)品牌化操作。建立一套价格体系、物流管理、经销商管理等作业流程,通过中高端油种的广告投放和推广活动促进豆油的销售。豆油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面对的又是对价格很敏感的低端消费群体,品牌化操作往往不如贸易化操作容易成功。在豆油中添加维生素A,借助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权威推荐,推广眼部保健概念,走差异化道路,也是品牌化操作的一条道路。金龙鱼维生素A大豆油品类依靠全国爱眼日、全国开学日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豆油产品的溢价能力。



8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版,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