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股权静态分配的缺陷

案例:罗辑思维的兴起和消亡

罗振宇、申音共同创建独立新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独立新媒”),作为平台和专业服务方与自媒体人合作,共同打造自媒体产品、孵化产品、运营产品,把产品做成明星的自媒体爆品。罗辑思维是独立新媒运作的项目之一。公司股权划分为申音占82.35%,罗振宇占17.65%。

但是创业之初的设想必定充满变数,业务的发展也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独立新媒的几个自媒体项目中,罗辑思维一枝独秀。罗振宇作为罗辑思维的主理人和人格品牌核心,不论是在这个项目中体现的价值还是给独立新媒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17.65%。

随着罗辑思维的持续火爆,罗振宇也成长为大IP,成为项目品牌和公司价值的核心。也许在项目中甚至公司的体现价值达80%左右。“价值匹配性”消失,“灵活调整性”也没有设立机制,创始人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如果无法及时调整,结果只能是散伙。

果然,2014年5月月初,一直被外界看好的黄金搭档,罗辑思维出品人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确认彻底分家,如图2-2所示。

图2-2 静态股权分配导致罗辑思维消亡{去掉人头像}

后来,罗振宇设立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维造物”),吸取独立新媒的教训,进行了精心的股权设计。罗振宇以自然人身份持股30.3537%,同时其又通过北京杰黄罡信息技术合伙企业间接控股16.2607%,合计46.6144%的表决权,为公司的大股东和实控人,如图2-3所示。

图2-3 罗振宇思维造物股权结构

可惜,思维造物上市一波三折,从赴海外上市到拆除VIE架构申报科创板,科创板失利之后赴创业板,遭到深交所三次问询后,上市之路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