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三种组合都是典型的战略—组织能力—胜任力的演绎,但是实践中企业的战略演绎不会这么典型,可能是介于三者之间。
举个例子:某知名家电企业以创新定调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在产品和技术研发、市场扩张等方向将以更贴近中国实情的姿态,勾画出更清晰的行业未来。由此确定的战略重点是:
第一,深度耕耘营销网络,加强与分销商的联络、沟通,把销售网络覆盖到二三级城市。
第二,由于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增长,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理念也在逐步上升,家电应用高档化的现象很明显,××会将更多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带入中国。
由此演绎出的组织能力是:
创新能力:研发更贴近中国消费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营销能力:重点城市的深度营销和向二三级城市扩张渗透。
质量控制:在快速制造的同时,有效降低次品率。
关键胜任力是:创新能力、市场敏锐、运营能力。
这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在微观层面,由于这种分类略显粗糙,企业会通过平衡计分卡、价值链分析、核心流程分析、高管访谈等方式来构建自己的关键组织能力。
常见的平衡计分卡,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以下是某公司的平衡计分卡概述:
财务:确保销量目标,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客户:提升企业品牌,提供差异化服务。
内部运营:加强潜客开发和管理,设计开发新产品,完善客户管理。
学习和成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跨部门协调。
通过和现在公司的组织能力的对比,发现客户全周期管理、新产品设计开发是组织能力的弱项,需要针对性突破,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胜任力。
客户全周期管理,在胜任力上可以细分为客户管理、客户细分能力。
新产品设计开发,在胜任力上面可以细分为创新能力、设计思维。
所以,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比较好的由战略——组织能力的演绎方式,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进一步深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