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于仅仅赚些代工费,2005年,三星油脂推出“长寿花”牌小包装玉米油,次年7月召开全国经销商招商大会,把长寿花全面推向市场。不过,那时的三星没把长寿花做重点,市场推广费用的投入不多。但到了2008年就不同了,因为西王推出了“西王”牌小包装玉米油。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村子里的两“王”开始掐架,双方比着加大广告等费用的投放。这下子,玉米油市场热闹了。
2008年,西王和长寿花两家小包装玉米油一共只有1.4万吨,次年增长到3.9万吨,一年增长175%。尽管离金龙鱼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增长势头很猛。
不过,令金龙鱼感到尴尬的是,虽然其在玉米油品类的销量大大高于竞品,但调查数据表明,没有消费者认为金龙鱼是玉米油的第一品牌。金龙鱼不是1:1:1吗?它怎么会是玉米油产品的老大呢?玉米油还是西王或长寿花家的才专业吧?
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差异,直接导致西王、长寿花在玉米油品类上的溢价能力高于金龙鱼。两个品牌的玉米油都比金龙鱼卖得贵。
按道理,益海嘉里也可以像三星油脂一样,采购玉米胚芽回来进行压榨,生产玉米油。可是,玉米油毕竟是一个小油种,相对于豆油、菜籽油来说实在微不足道。理论上玉米油有一个增长的上限,粗算不会超过玉米总产量的1%,2016年在200万吨左右。所以,益海嘉里不想大动干戈,给它再加一条专门的压榨生产线。而且,政策也不允许益海嘉里去做玉米油,因为玉米深加工在2007年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18。
玉米油进口也不可行。中国也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油生产成本并不高,而进口玉米油交完关税和增值税后,也就没有价格优势了。而且,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生产的大都是转基因玉米,由其生产的玉米油不被我们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显然,做玉米油,金龙鱼并不掌握绝对的资源优势。作为采购方,金龙鱼小包装玉米油卖得越多,也就意味着三星和西王的散装玉米油卖得越多,结果就有点为人做嫁衣裳的味道。那怎么超越西王和长寿花,改变消费者认知,让金龙鱼的玉米油卖出价格呢?最终,益海嘉里决定力推一个技术含量高的玉米油新品,而植物甾醇就是被选中的技术卖点。
超过2400项临床实验证明,植物甾醇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天然活性物质。它的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类似,可以通过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从而降低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植物甾醇也因此获得了“胆固醇天然克星”的称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植物甾醇就被应用于药物,治疗高胆固醇症。目前在欧美已普遍运用于日常食品当中。在中国,直到2007年,植物甾醇才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毛玉米油是植物甾醇颇为丰富的食品之一,含量在10000毫克/千克(ppm)左右。但经过精炼后,会有一定的损失,只剩6000~8000ppm。2009年6月,推出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它通过在普通玉米油中适量添加植物甾醇脂,使植物甾醇含量恢复到毛玉米油初始的水平。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植物甾醇降胆固醇”的概念需要从零开始向大众普及。首先,金龙鱼推动“植物甾醇的油脂运用与心血管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为植物甾醇玉米油这一新产品取得业界认可而摇旗呐喊。其次,金龙鱼将植物甾醇玉米油产品定位于“我的健康心管家”,在一线城市各大社区举办以“胆固醇·我不怕,畅享心健康”为主题的社区健身行系列活动,并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推出胆固醇教育计划。另外,中华预防医学会将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产品列入“健康金桥重点工程”。
未料到,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正在大展拳脚的时候,向来落后的福临门竟然赶上节奏,紧跟着推出了13000ppm植物甾醇玉米油。这一火药味十足的挑衅,点燃了双方下游营销市场的紧张态势。金龙鱼立即请来专家,在全国都市媒体造势:植物甾醇玉米油还是天然的稳妥、安全,天然的就是10000ppm。中粮也不示弱,继续死掐数量优势,认为13000ppm才是行业新标杆。
与益海嘉里不同,中粮在玉米油资源上拥有优势。吉林、河北和山东是中国种植玉米的三大省,所占玉米均占中国玉米总产量的10%以上。三星和西王盘踞山东,中粮则以吉林为大本营。中粮意图称霸玉米油市场,为此甚至将植物甾醇玉米油作为核心产品替代已经推了十多年的天然谷物调和油。中粮在2010年的“产业链、好产品”及上海世博会宣传中,均把植物甾醇玉米油作为福临门的食用油代表产品。
金龙鱼的植物甾醇玉米油虽然颇受消费者好评,但销售还是不如预期,因为真正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食用油,如果真的味道好吃,再高的价格,中国人也愿意付,这就是鲁花花生油可以卖得很贵的道理。但是,如果口感没差异,就不太愿意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健康概念多付“冤枉钱”,即使这个健康概念很有科学道理。
植物甾醇的价格确实很贵。据估算,每添加1000PPM的植物甾醇,就要让食用油的零售价大概上涨4元。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要比金龙鱼玉米油贵15元/5L,而福临门植物甾醇玉米油更是要比福临门玉米油贵20元/5L。
不管是10000ppm,还是13000ppm,产品卖不好,最后都成了市场的输家。于是,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悄悄地把植物甾醇的含量降到了8000ppm。再后来,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再次变身,产品名称改成了“玉米油(含植物甾醇)”,植物甾醇含量直降到5800ppm,其实这就是普通精炼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产品配料表中仅有玉米油,而没有植物甾醇了。
与此同时,西王和长寿花仍然在玉米油市场上你追我赶。
2009年底,长寿花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玉米油公司,共募集资金7.22亿港币。西王紧接着在深交所买壳,并于2011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2010年,西王花重金请营销专家打造品牌,并邀请张国立、邓婕夫妇帮忙鼓吹“关爱心脑血管健康”。张国立和邓婕夫唱妇和,把西王玉米油捧上了天。广告效果不错,当年销量提升了2倍多,竟然一举超过了长寿花。长寿花那边,则立刻请来另一家知名营销咨询公司重新打磨品牌,他们给长寿花整理出了12大卖点,并让“健康形象大使”倪萍娓娓道来:“清香不上火,纯净不油腻,健康12道,道道真品质,是健康当家油”。不愧是曾经连续13年主持春节联欢晚会的著名主持人,倪萍一发力,长寿花的销量在2011年也翻了两倍多,把西王又盖了下去。
看看普通玉米油推得差不多了,2014年,两品牌都在原料上做文章,推高端玉米油新品。长寿花推出“金胚玉米油”,主打“清香不上火,健康不长胖”。西王贴身紧随,推出“鲜胚玉米油”,主打“感情要保鲜,健康靠新鲜”。两家企业还几乎在同一时间布局葵花籽油、橄榄油、稻米油等产品。
另外,他们用更大的手笔投在了品牌传播上,并更换了品牌代言人。西王请出大牌明星赵薇,推出“不管几比几、不要转基因”的广告片。该广告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西王马上将广告改成了“只做非转基因,滴滴珍贵好油”。为了赶超西王,长寿花一狠心,签下了身价与赵薇相当的范冰冰,宣称“玉米油,长寿花有更高要求”。
在销售渠道上,长寿花采取的是以大润发、永辉为主导的商超直营与中小经销商的混合制度,拥有1457名分销商与157名零售商,渠道网络覆盖店面终端在17万家左右。西王则采取了大经销商制,目前拥有600名大经销商,覆盖8.5万家营销网点。
2015年,西王和长寿花小包装玉米油的销量分别为14万吨和17万吨。2016年,西王营业收入为34亿元,净利润1.4亿元。长寿花营业收入为32亿元,净利润2.6亿元。西王和长寿花的收入分别是2009年的3.4和2.8倍。
有意思的是,西王和三星的玉米油厂址位于西王村的同一个工业园,在地图上直线距离仅2.8公里。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均姓王,同村年轻人皆在两家企业上班,彼此办公楼的外观和官网设计风格也别无二致。而这个小村庄里的两个小油厂互掐十多年的结果是,把玉米油这个小油种做成了大产业。
西王村在2010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玉米油城”。西王村所在的邹平县于2016年被中国粮油学会命名为“中国玉米油之乡”。邹平县年产玉米油55万吨,超过全国玉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在中国,玉米油也已超越了花生油,成为小包装油市场上仅次于豆油、调和油和菜籽油的第四大油种。而西王和长寿花作为玉米油龙头企业,已有赶超金龙鱼玉米油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