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年,在全国的珠宝零售终端,悄然刮起一股“砍价营销”的旋风。很多人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崔老师,对手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我们跟还是不跟?如何跟?
其实,“砍价营销”是用户思维的局部应用。有优点,也有很多缺点。今天,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砍价营销”的利弊。
我们先来看看珠宝圈“砍价营销”的流程和套路吧。
1.“呼朋唤友来砍价”的营销玩法介绍
(1)借助第三方砍价小程序——这是新技术的应用。
(2)砍价流程:
我要报名(填姓名和手机号码)。
找人帮忙砍价(发群好友、朋友圈、复制链接)。
达到一定人数即砍到底价。
支付、到店领取商品。
(3)用来砍价的商品:
最流行砍价商品是什么?3D硬金产品(黄金貔貅、戒指、吊坠,或利用黄金貔貅串起来的手链)、玉髓、黑曜石挂件等。
以黄金貔貅商品为例,商家说明如下:
商品:黄金貔貅
品牌:××××
材质:999黄金
工艺:3D硬金
尺寸:约10毫米×5毫米
重量:一口价商品
原价:399元
底价:199元
备注:因物料差异,请以实物为准。
2.“砍价营销”好不好?好在哪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棒的营销裂变活动,吸引了很多潜在用户的参与。图1-2是店铺微信砍价截图,访问量达31万人次,每件商品都有不少人砍到了底价。
图1-2 店铺微信砍价截图
砍价是用户思维(考虑用户的痛点和利益点),也是场景思维(砍价是最常见的消费场景)。“呼朋唤友”则是“社群连接器思维”。
这个营销活动的抓手很多,既有传统营销的“价格抓手”,也有社群新营销的“连接器”这个抓手,更符合社群新营销体验感、参与感、荣耀感的策划要素,具备社群传播的互动性、娱乐性的特点。同时利用朋友圈的“情谊”社交货币,让朋友自觉帮助参与和传播,实现了活动的裂变传播,促进了指定产品的旺销。
首先,砍对了方向,巧妙地利用了人性。它利用人性中“喜欢占便宜”的心理,调动了很多人参与,不仅给门店带来了客流,还实现了吸粉、品牌传播、销售的三个目标,可谓一箭三雕。
其次,它砍对了策略,巧妙利用社群这个工具。砍价活动就是让利消费者,策略得当。而砍价营销本身就具备娱乐性,参与者会利用微信这个社交工具与朋友互相交流、帮忙、探讨,实现了良好的病毒式传播。
3.这个活动有没有问题呢?有
第一,它砍伤了参与者对店铺或品牌的信任。问题出现在商品的价格设置上,很多参与的消费者反映上当受骗了。以黄金3D硬金产品貔貅为例,商家宣传:原价每件399元或388元,砍到底的价格是199元或168元。参与者拿到产品后发现:产品太小且是空心的,薄薄的一层,重量大概0.4克左右。消费者掐指一算,每克价格在400~500元左右!高呼上当!于是,又开始了一轮反面的传播,漫骂、攻击,还有很多媒体曝光了这些活动,称之为“骗局”。
第二,它砍伤了高收入人群对品牌或店铺的高端形象期望。为什么?砍价活动吸引的都是哪些人,基本上是黄金珠宝的“消费小白”(即消费经验和专业知识严重缺乏的消费者)和一些低收入人群。这样的活动无疑降低了品牌或店铺的档次,高端消费者会认为你的品牌或店铺就是低端的象征,与高端形象期望相距甚远。
砍价活动是从其他行业借鉴过来的,也有很多第三方砍价工具供商家使用。虽然在其他行业也曾风靡一时,但也因隐秘的欺骗性而被消费者抨击,被商家放弃了。
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消费者主权时代,即消费者不仅在商品的选择权、知情权、评价权方面牢牢地掌握主动权,还会利用微信、微博、直播等社交工具和新媒体迅速联合起来,形成很大的力量。消费者不但强大起来,而且借助科技的进步,还很聪明!商家的小聪明、小把戏很快就会被识破、被负面传播。
所以,品牌和商家只能尊重消费者,认真为消费者服务,积极为消费者做贡献,是比傻,不是比聪明!
“砍价营销”是引客到店、公众号吸粉和推广新产品的有效工具,适合新店开业、新款推广的时候使用。
一定要注意商品价格的设置,一定是实实在在让利,和消费者比傻,而非玩价格游戏欺骗消费者。否则,得不偿失!
其实,营销人要有逆向思维。看到“砍价营销”,我们能不能借助第三方工具开展“加价营销”——“拍卖”就是“加价营销”。
给大家推荐一款拍卖的第三方应用——微拍堂,用微信搜索即可。10元起拍、100元起拍、1000元起拍,谁出价高就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