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管理对中小企业的独特价值(时间 02:43)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巨大空间与挑战,而流程优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盲目学习大厂案例,却因业务差异导致无法落地。实际上,中小企业流程优化完全可以自主完成,核心在于掌握 "系统思考,不留死角" 的八字要诀,并将其展开为 "战略执行一贯到底、设计流程系统思考、突破部门环环相扣、责任到岗不留死角"
的八句话思路。
1、中小企业流程优化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战略落地难、部门协同低效、执行漏洞多等问题,流程优化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许多企业盲目效仿大厂流程案例,却因业务模式差异导致 “水土不服”,而科学的流程管理能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动作,消除 “部门墙” 与 “流程黑洞”。例如报销流程繁琐、销售报价审批低效等问题,均可通过流程优化提升运营效率,释放业务增长潜力。
2、张老师对中小企业流程优化的看法
张老师指出,中小企业流程优化的核心难点在于 “盲目崇拜大厂经验”,实则优化逻辑 “不难”—— 关键是做到 “系统思考,不留死角”。他强调:“流程是战略落地的管道”,需将战略分解为
“组织架构 - 岗位设置 - 管理职责 - 具体动作” 的四级体系,而非割裂式管理。中小企业应聚焦自身业务规律,通过 “合并低效、删除无效、挖掘高效” 原则,让流程成为赋能业务的工具,而非形式化负担。
3、中小企业流程优化的实践案例和效果(时间 08:12)
报销流程极简优化:某中小企业将传统 “五人签字”(主管、财务经理、总监、成本会计、总经理)简化为 “直接主管确认 + 成本会计合规审批”,后通过系统升级实现 “填单拍照→出纳付款”,节省员工耗时成本。
销售报价权限重构:某企业将报价权下放给业务员,规定上级 “只能加价不能降价”,并与提成挂钩(如业务员报价 3000 元,经理可加至 3100 元,成交后提成比例递增)。优化后销售利润率得到提升,客户成交周期也缩短了。
采购流程协同优化:某商贸公司在三级流程 “采购管理” 中明确 “生产部提需求→采购部执行→财务部付款” 的主责链条,通过四级流程 “供应商档案管理”“采购订单确认” 标准化操作,将采购周期压缩,库存周转率提升。
张老师强调,中小企业无需依赖复杂工具,通过 “三级流程设计口诀”(如 “目标开始首尾相连,主责清楚配合分明”)与配套案例模板,即可自主落地流程优化,核心是让流程成为 “战略可承接、执行可追溯、优化可迭代” 的管理体系。
(二)创新性四级流程分类体系(时间 36:40)
中小企业流程优化的核心难点在于盲目模仿大厂经验,张老师提出的 “四级流程分类体系” 以 “系统思考,不留死角” 为核心理念,将流程管理拆解为战略到执行的垂直体系:
1、四级流程分类
一级流程:组织架构
作为战略的承载单位,一级流程需紧盯企业战略、结合业务、着眼发展,坚决避免因人设岗或出现人名。例如,企业战略决定是否设立外贸部、研发部等部门,组织架构必须与战略完全匹配,确保部门设置合理,无空缺或冗余。
二级流程:岗位设置
基于一级流程的组织架构,将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需根据业务繁忙程度设置岗位,同样不允许出现人名,避免 "铁打的人名、流水的岗位" 现象。岗位设置要确保战略目标可分解到每个岗位,如销售部可设销售科长、售后服务科长等岗位,明确岗位与战略的承接关系。
三级流程:管理职责逻辑划分
聚焦企业基本事务的权责划分,是战略的水平分解。例如,客服部对应营销管理、客户管理等三级流程;生产部涵盖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部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每个三级流程都需明确主责岗位与配合岗位,如财务管理流程中,财务部经理是授权岗位,负责制度制定与执行。
四级流程:具体活动标准动作
是三级流程下的具体执行环节,优化后形成标准流程。如采购管理三级流程下,四级流程可包括市场调查、合同签订、订单确认等;财务管理下可细分为预算制定、报销流程等。四级流程强调 "工作分先后,责任定岗位",确保每个动作都有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标准。
该体系打破传统流程与组织架构的割裂,通过 “战略分解→组织承载→流程执行” 的闭环,让中小企业摆脱对大厂案例的依赖,实现自主优化。
2. 三级流程目录的梳理与四级流程的具体内容
三级流程目录梳理:基于组织架构的管理功能生成,例如某商贸公司三级流程包括 “品牌管理流程”“企划管理流程”“商品采购管理流程” 等。每个三级流程对应企业核心管理模块,如 “财务管理流程” 下可细分预算、核算、报销等逻辑板块。
四级流程具体内容:是三级流程的执行细分,需遵循 “工作分先后,责任定岗位” 原则。例如:
“品牌管理流程” 对应四级流程 “品牌宣传方案策划”“品牌推广”“品牌使用审批”;
“财务管理流程” 下的 “报销流程”,可从传统五人签字优化为 “主管确认 + 会计合规审批”,甚至通过系统实现 “填单拍照→付款” 极简操作。
3. 企业流程优化的核心与战略关系
流程是战略落地的 “管道”,一级至四级流程形成战略执行的完整链路:
战略决定流程架构:企业三年战略(如 “成为区域市场龙头”)需分解为组织架构(增设市场部)、岗位设置(市场调研岗)、三级流程(市场推广管理)、四级流程(广告投放标准);
流程反哺战略落地:通过流程优化(如销售报价权下放)提升执行效率,某企业借此将销售利润率提升,推动战略目标达成;
动态适配战略调整:如业务旺季前优化物流配送四级流程,确保战略目标在不同阶段的资源匹配。
4. 课程大纲介绍与企业流程优化的实施
张老师课程围绕 “四级流程分类” 展开,大纲涵盖:
企业管理流程的四级分类逻辑(一级架构、二级岗位、三级职责、四级动作);
各级流程优化的核心要点(如一级流程 “紧盯战略不因人设岗”);
流程优化实操方法(合并低效、删除无效、挖掘高效)与案例(报销流程极简优化);
战略与流程的联动落地步骤(战略数字化→组织设计→流程目录梳理→分段优化)。
(三)与大厂流程体系的本质差异(时间 35:14)
大厂流程体系多从国外移植,存在岗位与部门交叉、层级复杂(如五级分类)、忽视组织架构与流程联动等问题,且往往需要专业团队操作,中小企业难以复制。而四级分类体系完全基于中国中小企业实践归纳,具有三大优势:
体系来源与适配性(通俗性):大厂流程多从国外移植(如迈克尔・哈默流程再造理论),层级复杂(甚至分五级),且岗位与部门交叉重叠,而四级体系完全基于中国中小企业实践归纳,用 “车道” 等通俗概念替代专业术语,初中生也能理解绘图,适配性更强。
战略与组织的联动性(实效性):大厂流程常与组织架构割裂,存在 “职能部门经理 + 流程经理” 的 “两张皮” 现象,而四级体系将组织架构(一级流程)、岗位设置(二级流程)与流程设计深度绑定,确保战略通过流程 “一贯到底”,避免部门墙与推诿。
执行自主性与成本(自主性):大厂流程依赖专业团队或外部咨询,中小企业难以负担,而四级体系配套 “案例 + 模板 + 口诀”(如三级流程设计口诀),企业可自主落地。张老师辅导的宁波某企业通过该方法现场优化流程,且历史案例显示,小企业仅需十几个三级流程即可覆盖核心管理,成本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