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新品上市的六个忠告

在笔者10余年的营销咨询生涯中,服务过大量的新品上市企业,因为看到太多的新品不成功的案例,不忍心他们把辛苦赚来的钱打水漂,所以给新品上市企业几个提醒。

(1)别对产品太自信。

产品就是企业的孩子,对孩子都会护短。笔者曾接洽一个插在点烟器上的电子产品,自称可以节省燃油10%~30%,原理是该产品过滤了汽车各种电子元件的杂波,可以使燃油充分燃烧,并且还有上海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我们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和摸底,发现并没有明显的令人信服的数据,所以建议暂停上市。

曾有一家浙江生产“长寿水”的企业,我们告之现在水产品市场格局基本成形,新品进入很难。即使水的功能是真实的,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这款水能长寿?即使消费者相信这种功能,有多少消费者是希望通过喝水获得长寿呢?所以,我们当时建议还是先做区域品牌。

(2)别对行业太乐观。

新品上市还需要了解该产品所属的行业,看看该行业的机会,针对一个充满竞争的红海行业还是谨慎行之。

当前,比较有潜力或新兴的行业,如健康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新农业、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互联网与大数据等。当然,这些行业的进入一定是科技创新型的。不过也不是越前沿的行业机会越大,这里风险也大,“早半步是先驱,早一步是先烈”,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对一个新上市的产品来说,最好是处于上升期。

对于重大的决策,就需要深入对行业的研究、竞品的研究、消费趋势的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一旦企业判断和方向有偏差,损失的费用就肯定不是前期的小数目,不仅打击了团队的信心,还耽误了市场的时机。

(3)做好充足的困难准备。

新品上市是从0到1,跟从1到2相比,从0到1属于无中生有,增幅是无限大,而1到2只是增加1倍而已。

新品上市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很大,新团队的组建、市场开发的起步、品牌的传播、大量的资金投入、未知的市场表现等,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有些企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产品刚起步,能力强的人家也看不上,能力差的又看不上人家,左右为难。找咨询公司,有的能捆绑合作、托管还好;有的前期交了报告,还是很难有实际工作的推进。

有些新品上市,公司没有计划和预算,做了一段时间因预算不足就停滞。虽然“方法总比困难多”,但在缺少资金时就捉襟见肘了。

贾同领老师在2014年接触到一家做功能饮料的企业,自称产品好过红牛,市场竞争不大,高管在百事可乐做过多年,老板很支持,投入也没有问题,一定能做的好。当笔者建议功能饮料市场投入大,比较有难度时,对方有些不以为然。可惜的是,到现在,这款产品还没有上市。信心是需要来自现实的。

(4)别老想着“颠覆”。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不同新品类型、不同的规模,发起人的目的也不同。有的就是养家糊口、赚点小钱,这就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

另一个极端是想借助强大的资本实力,或者超强的技术研发优势,站在产业前沿,引导产业发展,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这些都是“颠覆”性的,一旦成功就将改变产业格局。

但更多的产品介于两者之间,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做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轨迹和产品逻辑,在顺应行业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升级。现在到处都谈颠覆,好像没有颠覆就不能吸引眼球似的,企业要脚踏实地,别动辄都想着颠覆,别到最后把自己都颠覆了。

有些是大平台思维,随着互联网产品的红利逐渐消失,一些电商在烧完钱后就纷纷倒下,比如生鲜电商美味七七、神奇百货、餐饮O2O大师之味、汽车电商博湃养车等。

(5)提升企业的格局。

不同的格局有着不同的服务方式,就像郎平所说的,针对不同的队形、人员素质,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有些中小企业比较务实,但也有一些“直言不讳”:我就想几年做到10亿元规模。看看他们的谈吐,一没资源、二无格局,一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轻狂,这样的企业早早敬而远之。

目标想着暴富的人往往暴富不了,因为没有那个格局。只有那些站在产业高度、具有一定民族和国家忧患意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企业既要格局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既要看成功故事,又要借鉴失败案例,这样的企业才有更远的未来。

(6)做好新品上市的九个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品上市要做好九个一。

一个核心卖点:提炼、确定主推产品的核心卖点,不要太复杂、太学术、太艺术,最好结合产品的核心,抓住消费者痛点,与竞品能形成差异化。

一句广告语:根据核心卖点、针对的目标客群,再提取一句朗朗上口的、容易记忆和传播的语句。

一个主推渠道:确定产品在哪里销售,网络、直营、经销还是加盟,确定主推渠道后,准备相应的传播和招商策略。

一套销售话术:准备一套针对渠道客户开发的相应的话术,要包括行业的未来、企业的发展规划、产品的卖点、公司的支持、市场政策等,要能够让客户树立起经销信心。

一个主题活动:为产品的市场推广做准备,至少确定一个主题活动,最好能借事件传播,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机会。

一本操作手册:制作一本市场操作和规范的傻瓜式手册,让不了解市场的人员看到这本手册后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一个广告片:一个集企业及产品宣传于一体的几分钟的广告宣传片,省去了较多的一对一介绍,也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愿景。

一支高效团队:要组建一支新品上市的队伍,要有相关的国内市场操作经验,同时结合市场拓展时期的特性,给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考核项设计可以突破常规,激发员工的原动力。

一系列培训:包括产品卖点、销售话术、操作技巧、模拟演练等。

贾同领,上海联纵智达营销管理集团合伙人,家居事业部总经理,中国注册咨询工程师。在建材家居、汽车后市场、快销品等行业有十余年的实战经验,曾为50多家企业提供实战咨询和培训服务。邮箱:496311192@qq.com,更多分享请关注“微智管理”公众平台(微信号:wisdom-i)。

著有《企业员工弟子规:用心做小事,成就大事业》《建材家居门店销量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