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朝系统是曹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依次传承。魏晋南朝各朝的开国皇帝以及起迄时间,简示如下:曹魏(曹丕,220—265)→西晋(司马炎,265—316)→东晋(司马睿,317—420)→宋(刘裕,420—479)→齐(萧道成,479—502)→梁(萧衍,502—557)→陈(陈霸先,557—589)
十六国北朝系统,“十六国”由于头绪过于繁杂,且前面已经有大致概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只讲北朝系统:386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北魏王朝正式开始。394年北魏基本统一北方,与南朝的刘宋形成对峙局面,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开始。
北魏末年,由于六镇叛乱等一系列事件,造成北魏王朝的瓦解,一般认为,北魏结束的时间为534年。北魏崩溃以后,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是高欢父子,西魏的实际控制者为宇文泰。
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北齐。
557年宇文觉也效仿高洋,废黜西魏恭帝拓跋廓,建立北周。577年二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攻灭北齐,完成北方统一。
581年二月,北周外戚杨坚废黜周静帝,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正月,隋出兵灭掉陈朝,再次统一中国。
北朝各代的开国皇帝以及起迄时间,简示如下:北魏(拓跋珪,386—534)→西魏(元宝矩,535—556)、东魏(元善见,534—550);西魏→北周(宇文觉,557—581)→隋(杨坚581—619);东魏→北齐(高洋,550—577)
魏晋南北朝的政局复杂多变,主要不是表现为南北方的对峙与斗争,而表现在各个政权的内争。我们这里讲魏晋南北朝的政局变动,主要就是从各政权的内部斗争的角度着手。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从265年建国,到316年就灭亡了,仅52个年头。西晋武帝司马炎还算是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他当政的前期,曾进行过一些政治经济改革,并于280年出兵灭掉东吴,实现了统一。但是自从灭吴之后,他就开始将精力转移到后宫的三千佳丽身上了,而且他是一位贪欲心很强,也极力纵容臣下贪污的皇帝。
例如,有一次他问大臣刘毅,问自己可以和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回答说,和汉桓帝、汉灵帝差不多。司马炎就反问说:“你怎么把我说成这个样子?”刘毅就又说道:“汉桓帝、汉灵帝卖官的钱,都装进了国库,而陛下卖官的钱却全部装进了个人的腰包。所以,陛下还不如桓、灵。”
正是在晋武帝的带头下,西晋官场贪污成风,这也正是王恺与石崇斗富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原因。所以说,尽管司马炎在位的时候,还能够控制政局,但西晋败亡的隐患却是他埋下的。
果然,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西晋的政局立即陷入混乱之中。继承晋武帝帝位的,是他的儿子司马衷,司马衷就是在历史上素享白痴之名的晋惠帝。由于晋惠帝没有执政能力,所以一场围绕控制最高统治权的政治斗争,很快就展开了。
晋惠帝即位后,贾充次女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朝政则由晋武帝杨皇后的父亲杨骏总揽。贾南风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她想:皇帝既然是自己的丈夫,自己为什么就不能过问朝政呢?但是,她的想法却受到杨骏的压制。291年三月,贾南风联合宗室楚王司马玮,杀杨骏、废杨皇后,命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guàn)共同辅政。六月,贾南风又杀掉司马玮、司马亮,任命贾模、张华、裴頠等掌管朝中机要。就这样,由贾南风杀司马玮、司马亮为起点,历史上所称的“八王之乱”就开始了。
“八王之乱”引起了“五胡乱华”,西晋政权就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崩溃。公元306年十一月,历经几上几下的惠帝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311年六月,刘聪攻陷洛阳,怀帝被俘,313年二月怀帝被杀。同年四月,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继位,是为晋愍帝。316年十一月,刘曜围攻长安,晋愍帝出城投降。西晋至此灭亡,历时52年(265—316)。
317年三月,晋愍帝长安被俘的消息传到江南,早就按捺不住的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名正言顺地称起了晋王,改元建武,史称东晋。东晋在风雨如磐中,度过了104年,420 年六月,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取代。
我们为什么用“风雨如磐”这个词?因为东晋立国的这104年中,也就是门阀政治最盛行的时期,政局在世家大族的操纵之下,最为动荡不堪,先是“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又是“桓与马,共天下”“庾与马,共天下”……世家大族和皇权之间既合作又矛盾、大族与大族之间有斗争有妥协。在合作与妥协中,就有了“淝水之战”抵御外侮的辉煌胜利,而在矛盾与斗争中,就出现了“王敦之乱”“苏峻祖约之乱”……